【明報專訊】綠匯學苑保留了舊大埔警署的建築特色,天韻、天祈兩姊妹雖沒找過警察幫忙,但對警察有很好的評價:天祈印象中,警察「好好,會幫人找媽媽」;天韻認為警察制服很漂亮,沒警察就會「有很多壞人」。讓我們一起從綠匯學苑的特色,認識從前的大埔和古代的警察吧!
炮台遺址
遊覽期間,Stella指茷e方的草坪問:「你們知道這堣偵簹F西歷史最悠久嗎?」原來在旗杆兩旁的石頭位置,以前是炮台。舊大埔警署本位於大埔沿海的山丘上,從現在的草坪向前看,本來可以看到吐露港,現在只能看到一棟棟樓宇。舊大埔警署初建時,為防範海盜與維持沿海治安,遂在此處興建炮台,放置大炮。1970年代,政府為發展新市鎮,舊大埔警署前方的水域被填為陸地,大炮移至別處,炮台亦失去用途。
坒d室
走進舊大埔警署的坒d室,天韻與天祈看到坒d室中有個小小的廁盆,並沒有門分隔。
古代「警察」知多少
電視劇把古代的「警察」稱為「捕快」,其實「捕」與「快」是兩個職位。清代的《六部成語?刑部》指「捕役」的工作是捕拿盜匪,「快手」則是捉賊的。古代文學作品時有描述捕快,他們除了是正義的代表,有時亦是邪惡的化身。
1. 正義代表:捕快之神秦叔寶
秦瓊,字叔寶,是唐朝的開國將領,與唐朝大將尉遲恭同為道教的傳統門神。《隋唐演義》、《說唐》等小說描述秦叔寶曾任捕快都頭,因鋤強扶弱、見義勇為,深得民心。據說捕快奉秦叔寶為祖師,會供奉他的畫像。(圖三)
2. 捕快屬「賤業」?
捕快地位低下,與戲子、奴婢等工作同屬「賤業」。從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可見,捕快沒固定工資,唯有以受賄為生。清代諷喻詩《警捕人之虐》把捕快喻為吃人老虎,逼害百姓,控訴捕快惡行、官府養虎為患。
3. 香港的警察史
1840年代,香港治安問題十分嚴重,海盜為患。當時只有臨時的警隊組織,居民亦會僱用私人看更在街上巡邏。1844年,警隊成立。以前的警察多從英國、印度等地請來,不懂粵語和華人民情,辦案效率差。從前的警察制服是綠色的,信奉錫克教的警察會包頭,華人警察會戴三角形竹帽,所以他們被戲稱為「大頭綠衣」,當時更流傳童謠:「ABCD大頭綠衣,追賊唔到吹BB(哨子)。」至於「差人」的叫法,據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有「差役」的意思。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