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水塑膠含量沒設安全標準
對於有調查發現多國食水含有微塑膠,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向本報稱,微塑膠的體積很細,難過濾,情況令人擔心,但要待進一步調查才可確認香港的食水有否同樣情況。
美國環保局發言人向Orb Media表示,目前並沒有針對食水中的塑膠含量設定安全標準。
香港水務署回覆本報指會留意研究的發展,如有需要會進一步跟進,現時亦沒對食水中含塑膠纖維物質作檢測;署方強調,一般水源保護再配合水務署濾水廠的食水處理程序,能有效處理水中污染物,現時世衛沒就食水中含塑膠纖維物質訂定準則值,亦沒對監察食水中塑膠纖維物質的含量提供指引。
朱江稱,香港食水中會否含有微塑膠,需進一步調查才可確認,但他引用綠色和平去年發布的Plastics in Seafood文獻研究,指港人常吃的海鮮,包括烏頭、蠔和丁香魚等多達170種魚類及海洋生物體內均發現微塑膠。他稱,市民透過食用海產可能同時把微塑膠吃進肚子,是較間接的方式;但若如今次報道所言,人體可直接由飲用食水吸取微塑膠,途徑更直接,情況令人擔心。
有國家已立法禁售有關產品
朱江解釋,微塑膠一般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型膠粒,來自化妝品、衣物及工業生產過程等,他指很多國家包括加拿大及英國等已立法禁售微塑膠產品,台灣及韓國等則成功推動當地政府訂立禁售含微塑膠產品的時間表,綠色和平一直與港府提出立法禁售微塑膠的訴求,至今未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