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製品細菌來源 袁國勇:移液槍可能最大
【明報專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今次事故的人命傷亡應可避免,惟涉案的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APSC),缺乏最基本及簡單的安全保障程序及種菌測試,亦沒有人員監督及確保CIK製品的安全,以致涉案製品在APSC內遭細菌感染,但難以斷定細菌從何而來。
袁國勇在事後到APSC抽驗環境樣本,並在配製CIK製品需要使用的離心機及移液槍中都找到涉案的膿腫分枝桿菌,亦即涉案事主受感染的細菌。他表示,考慮涉案所有製品都使用同一支移液槍,認為製品在移液槍中受感染的可能較大,其後離心機或在處理受感染的製品時被細菌沾上。
袁國勇表示,雖無法肯定細菌來源,但他推斷有兩個可能,一是移液槍未經消毒,致細菌可經空氣沿儀器內的管道污染製品;二是負責處理製品的職員大意,令含菌液體經棉花殘留在移液槍內,再感染製品。
沒資料顯示中心派員確保製品安全
袁國勇又稱,該膿腫分枝桿菌經過約6小時才能由一個繁殖成兩個,而事主體內的細菌超過10萬個,故不認同製品是在運送的約1小時中受感染。他多次提及,做種菌測試以確保製品無菌,是「十分基本及簡單的程序」,但沒有資料顯示APSC有執行測試或派員確保製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