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10多年做語言鑑證的經驗中,浸大翻譯學課程副教授梁倩雯說最深刻莫過於處理多宗風化案。她指受害人經歷事件後,除了被警方盤問落口供,此類案件上庭時,受害人又會變成控方證人,於法庭內受到辯方律師質疑,受害人於整個程序內「再度受傷」,會顯得詞不達意。梁說,每當她再翻查口供時,感痛心之餘,亦努力從中找到受害人本想表達的說話。 「搞驉v「強姦」同一翻譯 辯方質疑受害人 當梁倩雯翻查風化案口供時,曾發現翻譯出問題,例如把俗語的「搞鬻琚v,譯成「interfered with me」,即「騷擾」,卻無法表達「搞」的意思;而「強姦我」譯成「raped me」,當受害人同時前後使用上述兩個字以表達同一個行為,就有可能被對方律師質疑。若由她來譯,「搞鬻琚v建議譯為「he did thing to me」。 梁又說,有時警方將3小時的口供化成3頁紙,或會「篩走」一些重要的情節,梁為此重聽口供,找出口供紀錄和證人陳述有何分別,重塑證人本想表達的意思,幫助不同單位了解真相。 辦醫療傳譯 助少數族裔 「當年作為英國的『少數族裔』,好明白他們(少數族裔)的感受。」梁倩雯於1997年回港工作後,致力發展少數族裔醫療傳譯,曾開辦相關課程,向少數族裔傳授翻譯知識,「因為看病是人命關天,所以先做醫療,再做法庭」,她亦因此得到「2013年傑出社企導師大獎」。 梁倩雯計劃開辦少數族裔法庭傳譯員課程,盼可減少法庭翻譯出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