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關新聞
天津靜海獨流鎮製造假冒調味料成行成市,李錦記、家樂牌等假貨行銷全國10多個省市,年產值過億,被外地人稱為「毒瘤」(「獨流」的普通話諧音)鎮。
《新京報》報道指當地「家庭作坊式」的製假工場已有10多年歷史,形成產業。當地知情者表示剛開始是有製假工廠假冒名牌老醋,但後來「愈做愈大」,開始造其他假調料。雖然公安機關和正牌廠商的打假人員多年致力打擊,但製假工場生產鏈依然禁之不絕。多個打假人員稱造假者愈來愈謹慎,隨時變換生產地點,加上不再在固定時間發貨,令打假更困難。有打假已10多年的正牌廠商人員形容,現時獨流鎮幾乎是中國北方調料造假的中心,假貨從獨流發往全國各地。
每年產值料逾過億
鎮政府曾張貼告示,懸賞最高5000元人民幣以鼓勵居民舉報製假工場,張貼當日即有3處工場被查抄。居民陳先生向明報記者證實,多個執法部門在鎮內多個村莊查察,要求業主簽訂不將房屋租給製假工場的承諾書,導致大量假調味料經營者紛紛關門避查,甚至連夜轉移產品和生產工具。記者在七堡村外的農田裏,發現數百瓶貼上「家樂牌」包裝的辣鮮露被整批拋棄。產品包裝完整、標籤印刷清晰、生產日期、保質期編碼完整,難以分辨與正貨有何差別。
假貨包裝完整 難辨真偽
張貼告示2日內當局抓獲並拘留涉製假人員13人,破獲涉假工場6處,另有一人迫於壓力投案,所有涉案者均為本地人。2017年4月獨流鎮黨委書記張寶忠表示,政府已與食品生產企業和小超市、小賣部、小餐館經營者簽訂《不生產、經銷或使用假冒調料承諾書》,將食品藥品安全納入村街幹部考核指標。
食品藥品安全納幹部考核指標
全國人大常委會產品質量法執法檢查組在天津開展執法檢查,亦專門前往獨流鎮了解。靜海區區委書記冀國強表示,當地將2017年視為加強食品安全關鍵年,採取以下措施: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對涉嫌犯罪的線索及時移交公安機關處理;設立舉報獎勵基金,最高獎勵30萬元等。
■知識增益
內地造假多不勝數
內地的造假事件多不勝數,除食品、學歷證書,大至政府官方的環保、經濟數據亦被指有造假情况。
環保數據造假:西安市環保局2016年10月被揭發有政府人員偷入空氣監測站,用棉紗堵塞空氣採樣器,以影響監測數據。該站自動監測數據多次出現異常,影響了國家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正常運作,引起國家監測總站的注意,派人檢查,因而揭發事件。該市環保局長安分局局長、長安區監測站站長等被羈押。
經濟數據造假:遼寧省委副書記陳求發在2017年1月公開承認,2011年至2014年間該省的財政數據造假,以吹噓政績。國家審計署披露2013年遼寧省岫岩縣虛增財政收入8.47億元,超同年實際財政收入的127%。早在2015年就有政協委員承認中國經濟數據造假嚴重,有地方政府為政績,調整統計方法和比較基礎等,甚至直接上調數字,以提高經濟增長數據。經濟分析師陶冬在2014年撰文稱,2011年後中國的出口數字明顯較進口國的數據大,出口至香港的金額甚至一度是香港從內地進口金額的兩倍。即使政府打擊出口造假,數據差距有減少,但依然維持在很高的水平。
學歷造假:有內地假證網站收費由2300至4000元人民幣不等,稱可代辦美、加、日、韓及香港等大學的畢業證書。香港院校假證收費最低,香港大學發言人亦表示假證仿真度高。另外,淘寶上亦有大量賣家聲稱出售內地大學的網絡課程證書,包括北京師範大學等內地頂尖院校。賣家表示提供代讀、代考的服務,買家在付款兩年後即可獲工商、語言,甚至醫學等學士學位。
電影票房造假:中央電視台揭發內地票房造假,部分製作公司以「公益」為名包場,免費播放電影,甚至私下和影院協議增設凌晨場,亦有造假的「100%入座率」數據,營造電影極受歡迎的假象,讓部分觀眾「跟風」購票。同時有片商創造假的電影票房新紀錄,以吸引投資者和抬高演員身價等。
■相關概念
倫理(ethics)
貪污(corruption)
食品安全(food safety)
[通通識 第4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