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新華社統戰官員何銘思:北京勸不要這樣搞 左派險獲輕機槍 中央喝止
【明報專訊】1967年5月,香港左派在內地文化大革命影響下發動反英鬥爭,至7月白熱化,左派鬥委會號召群眾「拿起武器」,炸彈成為左派群眾針對警方的主要武器,炸彈浪潮由7月起持續不斷,至同年12月底才逐漸平息。警方於暴動期間共發現8352個懷疑炸彈物體,其中1420個屬貨真價實的炸彈,而在暴動喪生的51人中,15人被炸彈炸死。
當年左派群眾的極端行動威脅社會安危,除了在街上放炸彈,原來香港市民當年可能面對更不堪想像的情景。暴動期間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前身)統戰官員的何銘思透露,中央曾阻止一些內地單位從停泊西環三角碼頭的內河船上,將一批輕機槍運上岸分發給左派機構。
明報記者 張家偉
計劃掃射新聞處喇叭
何銘思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1967年5月,政府新聞處在中環拱北行總部(現皇后大道中長江中心旁公廁位置)裝置喇叭,播放音樂抗衡來自中國銀行總行頂樓擴音器的反英口號,個別中國銀行職員一度計劃運送輕機槍進入大樓,向新聞處的喇叭掃射,也被中央喝止。
三角碼頭運菜內河船藏槍
當時在新華社香港分社統戰部任職的何銘思憶述,一些隸屬內地單位的內河船,負責運送蔬菜、魚類等,停泊在西環三角碼頭。這些內河船上藏有輕機槍,用作防禦海盜。他說:「反英抗暴期間,有人一時興起,曾想托輕機槍上岸,分發到左派機關。中央勸他們不要這樣搞。」
早在1967年5月中左派群眾包圍港督府期間,中區中國銀行總行已在頂樓安裝擴音器,播放反英口號。5月22日花園道流血衝突後,港府還以顏色,在位於拱北行的政府新聞處安裝6個擴音器,播放披頭四流行曲、粵曲及爵士樂,遠在千呎以外亦清晰可聞,整個中區吵個不停。何銘思說:「當時個別中國銀行職員氣上心頭,曾計劃運送機關槍進入大樓,向裝置在新聞處的喇叭掃射,或將手榴彈掟過去。但被中央喝止了。」
1967年7月8日,新界沙頭角爆發武裝衝突,300多名大陸民眾越過沙頭角邊境,與香港警察發生槍戰,沙頭角警崗遭機關槍射擊,5名警員殉職。
何銘思說:「中央獲悉後喝止不要這樣搞下去。如果真的想攻打香港,怎會只開幾十槍?」他強調,即使六七暴動間一度劍拔弩張,但中央沒有收回香港的打算。
1977年何銘思升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統戰部長,1988年退休,翌年因不滿北京當局鎮壓民運,公開宣布退出中國共產黨。
根據六七暴動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六七暴動時擔任北京「港澳聯合辦公室」群眾組組長的內地官員吳荻舟,在其日記中指1967年6月下旬,阻止700打甘蔗刀送往香港。這批甘蔗刀以華潤總經理名義訂購,當時已經運抵深圳,若成功通過海關,將會派給學生及工人遊行示威時使用。
六七後 工聯會獲餘款300萬
何銘思透露,六七暴動期間他曾負責處理重大的財務開支,「這筆款項很複雜,既有北京調下來的,也有群眾捐獻的,堶惘陴{金、金飾、玉器。他主動邀請有關管理人員監督」。他說:「1967年的財務一開始便由工聯會派人辦理出納、會計,最後餘款300多萬港元,都交給工聯會。」
暴動期間擔任工聯會理事長的楊光,當時也是左派各界鬥委會主任。
(六七暴動50年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