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將「結業」,總監何培斌稱,其身處的元創方前身先後用作中央書院校舍及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中心早年擔任文物顧問,他當時建議向公眾展示由中央書院發掘出的地基遺蹟。(岑詠欣攝)
放大
 
青龍頭私人大宅「龍圃」採中國傳統庭園設計,圖為其中一幢建築「逸亭」。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總監何培斌指當年曾參與「龍圃」家族成員的家庭會議,講解「龍圃」的歷史價值。
放大
 

其他新聞
2030+收4000意見書 團體批假諮詢
新利潤協議 兩電節能回報增12倍 中電或可賺億元 環團轟不合比例:慳電量仍低
學校擬大增太陽能板 「賣電」省電費
曾健超﹕泛民中人叫我幫七警求情 稱判刑前聯絡 為補社會撕裂
獄中掃地掙294元 研助囚犯爭最低工資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提供)
難忘救「龍圃」 中大「建築遺產拯救所」停運作

【明報專訊】

曾拯救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和舊大埔警署等多個歷史建築,卻最終難自救,開辦約10年的中文大學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將「結業」,校方指中心至本學年結束後便終止運作。中心創辦人兼總監何培斌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最深刻是早年義務替現為二級歷史建築的私人大宅「龍圃」做文物保護研究,更在家族會議與欲出售大宅的家族成員正面交鋒。

中心創辦人與家族後人交鋒

從最初3人起家的校內小組,擴展至2008年底為研究中心,全盛時期連總監共有8人,處理過近百個文物保護研究、保育或修繕工程項目。被中心職員稱為「精神領袖」的何培斌教授憶述,最深刻的項目是約10年前,當青龍頭的私人大宅「龍圃」去留成為焦點時,他們義務替大宅做文物保護研究。他指大宅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的已故家翁李耀祥在1950、60年代興建,採中國傳統庭園式設計,70年代曾借給占士邦電影《鐵金剛大戰金槍客》及李小龍的《龍爭虎鬥》拍攝外景。

雖然最終有家族成員買下龍圃,不致落入發展商手上,但何培斌憶述,在白熱化階段時,有欲保留大宅的家族成員邀請他出席家庭會議,向欲出售大宅的另一家族陣營解釋大宅歷史價值,他向對方提到李耀祥將為失去大宅感到心酸,但對方不被打動,「那次見證到業主對歷史建築持什麼態度」。

中心近年參與不少政府的活化歷史建築計劃,其中過去5年協助有逾百年歷史的舊大埔警署活化成低碳生活中心「綠匯學苑」,該項目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

助舊大埔警署活化獲獎

中心副總監羅嘉裕表示,該次是罕有地有營運者要求,盡量勿拆歷史建築,「他們(營運者)寧願自己遷就,例如不打通房間」。中心文物主任吳韻怡指該次活化難度在於歷史資料很少,只有一兩張圖及一張最早期的黑白照片,須對比同期的舊警署,得出保育模式,「進場時(舊大埔警署)是面目全非,沒有一隻原裝的窗,主樓亦沒一隻原裝的門」。

稱保育漸式微 倡尋新出路

被問及中心關閉原因,何培斌指據他了解,是因為未能物色接棒人選,羅嘉裕指已對外宣稱中心營辦至3月底,現正處理中心剩餘工作。中大建築學院回覆稱,何培斌教授已辭去學院的全職教席,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並繼續擔任中大建築學院的兼任教授,由於中心多個研究項目工作接近尾聲,中心將運作至本學年結束,但學院會繼續致力於相關研究及教學工作。

中心部分成員會自組私人公司,繼續推動保育及活化歷史建築。何培斌指中心是少有涵蓋教學、研究、保育3個元素的機構,「最難得、最不捨得是這部分」。羅嘉裕認為保育及活化工作已不如早年般蓬勃,「復修一間就少一間」,故政府及各界應探討新出路。

明報記者 岑詠欣

 
 
今日相關新聞
(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提供)
考察須不怕髒 備雨衣抗蝨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