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直擊:三角「洗腦」歌 對學校利大於弊?
【明報專訊】去年「三角形洗腦歌」令3名循道中學學生一夜火紅,全城瘋傳。事隔一年,該校以「RHS一曲一夜爆紅對循道中學而言利大於弊」作中三級班際辯論比賽決賽辯題。來看看正反雙方如何爭辯這條切身的題目吧!
■正方
▲論點一:歌曲具教育意義
闡釋:
˙歌曲爆紅對學校各持份者都有教育意義,這好處大於任何弊病,「教育就是令所有年齡層都學到東西……透過實踐而學習,是人生最需要的」
歌曲爆紅對各持份者影響
校方:回應輿論壓力和傳媒,作相應對策,「可保持冷靜面對突發事件」
教職員:會多嘗試運用不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明白什麼學習方式最適合學生」
家長:「令家長明白子女需要寓學習於娛樂才會事半功倍」,而非死讀書,不會給予太多壓力
學生:
˙歌曲琅琅上口,可迅速掌握知識並鞏固所學,「講道理講一萬次都不及真正經歷一次有效……學習的知識不會因時間而磨滅,因經歷深刻」
˙訓練對社會輿論的適應能力
想一想
1. 以上各論點可有實例證明?
2. 歌曲爆紅是否達到以上效果的必然因素?
▲論點二:符合創作、學習本義
闡釋:
˙創作歌曲是為了令學生牢記數學知識,輕鬆學習
˙大家都倒背如流,「剛才友方同學都能背出來,證明這令人印象深刻,代表學習本義達到」
■反方
▲論點一:影響學校形象及發展
闡釋:
˙歌曲聲名大噪,其名聲甚至大於學校,令學校蒙上「RHS學校」外號,忽視其他發展
˙一般市民不會知創作原意,只知歌曲旋律重複,令人煩厭,心理學家稱之為「餘音纏繞」,即網民口中的「洗腦」
˙坊間曾有人把學校在維基百科內「宗教」一欄改為「RHS邪教」,影響學校形象
˙學生早前在環境局與機電工程署舉辦的「慳電熄一熄青年獎」獲獎,但無人注意,只因提起校名時大眾只記得RHS歌,「正如你唱歌一鳴驚人,後來轉戰辯論,別人認定你只會唱歌,難道不會影響發展?」
想一想
1.引用「心理學家」之言時需要具名嗎?資料來源為何?
2.學生得獎消息不受重視與歌曲廣傳有何關係?
▲論點二:娛樂意義大於教育意義
闡釋:
˙其爆紅「非因教學意義,而是被搞笑短片吸引」,與多元教學無關
˙歌詞沒有教如何運用知識,就如送書給文盲但不教他閱讀,「未學過(三角形計算)或者一知半解的同學又會否因為這首歌而學會呢?」
文:鄒靖儀
圖:鄒靖儀、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2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