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痕迹」僅存於節日古蹟
踏上炎熱的越南,滿街的電單車呼嘯而過,偶而可見鐮刀錘子的共產黨旗以及意識形態色彩濃烈的宣傳畫,當地人多次提醒要注意電單車「飛車搶奪」,又說越南「很像15年前的中國」;這句話不僅體現在經濟數據上,也是一種現實感受。
2200多年前秦朝平定百越後曾設立「象郡」,領土包括越南中北部、廣西及廣東一部分;西漢割據政權「南越國」設立交趾郡,是越南古稱「交趾」的來源。
初唐詩人王勃就是去交趾探望被貶到當地的父親,船隻遇上風浪而淹死在峴港外海。唐代後期越南獨立,但到明朝又成為藩屬國。華人大規模移居越南的歷史,是由明末開始,主要為福建、廣肇(廣府)、潮州、瓊府(海南)、嘉應(客家)。
當年敵人變貿易伙伴
不過,經歷過被殖民、多場戰亂及排華,越南的「中國痕迹」多數只存在於古蹟和傳統節日中,即使在華人聚居區,因政府規定外文招牌字體不得大於越南文,故也見不到滿眼中文的景象。諷刺的是,現時越南的貿易伙伴多為當年戰場上的敵人,包括中美及二戰侵越的日本,即使最大外資來源地韓國也曾在越戰中出兵援美。
有當地人稱,越南汲取了過去依賴單一國家的教訓,外交上也學會了多邊主義,再不會讓任何一個國家主宰自身命運。明報記者 林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