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銳減 三國演義城變危樓
【明報專訊】山西太原清徐縣在1995年耗資逾6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歷時三年打造「三國演義城」。在落成初年,「三國演義城」人潮如湧,門票收入曾達300萬元;不過及後到訪人數直線下降,亦因日久失修,當年宏偉壯觀的「三國演義城」現已淪為危房,景區內荒草叢生。雖「三國演義城」曾一度轉型「救亡」,卻未能成功。
「三國演義城」為仿明清王宮式四周封閉合體建築,其中關聖殿中的關羽座像大小,亦是全國之冠。
近年「三國演義城」遊客人數大不如前,清徐縣認為若單靠旅遊開發,「三國演義城」已走入「死胡同」,故在2004年重新計劃「三國演義城」發展,並一度將其改為旅遊演藝城,展現清徐地方民間藝術,同時用皮影戲形式演繹三國演義故事。
隨後山西興華學院承包「三國演義城」,將其改造成該校學生表演舞台,學院亦投入百萬元,不過至今仍不見任何藝術成品。
有分析指,「三國演義城」實為上世紀90年代,全國旅遊開發熱下的一種盲目發展的產物,其中江蘇有「三國影視城」、湖北有「中華三國城」,故無論從環境、規模,抑或歷史地理聯繫,清徐的「三國演義城」都沒有優勢。而「三國演義城」失敗,亦可歸因於其整體風格設計,「該符合歷史原貌建成漢魏風格,但結果卻弄了個仿明清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