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3/4天台宜裝太陽能板 理大:產電可供一成用量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研究顯示,本港30.9萬幢樓宇之中,有75%適合引入安裝太陽能板,每年可產生46.74億度電,佔全港用電量約一成,相等於減少排放300萬公噸溫室氣體。學者推算整體造價約300億元,承認要回收成本至少要20年或以上,希望政府提供補貼,以鼓勵私人市場投資安裝太陽能板。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環境局:已聘顧問研究
環境局發言人回應稱,機電署已委聘顧問就在天台及外牆上安裝太陽能板發電系統的潛力、障礙和限制作研究,為日後制訂政策的工作提供參考資料。
發言人又指上月公布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指出政府與電力公司商討新的《管制計劃協議》時,會研究如何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改善可再生能源系統接駁電網的安排,以及探討在下一協議期內引入上網電價及可再生能源證書制度的可行性,以提供誘因促使這些電源上網。
政府過去曾評估指本港地少,太陽能板成本高昂,生產太陽能的潛力有限。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以及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合作,以多種科技評估可安裝太陽能板的樓宇數量及面積,包括採用激光雷達成像技術產生的高解像數據,將全港分為44億格,平均每格0.25平方米,以標示出全港樓宇天台可用空間,再剔除天台的設施,計算實際可用空間。
雲層平均 近半日子有陽光 發電有優勢
理大又分析天文台數據,顯示香港雲層覆蓋率平均,地區差異不大,全港18區一年內均有四至五成日子有陽光,認為在港推行太陽能發電有優勢。
結果顯示,全港約有23.3萬幢樓宇適合安裝太陽能板,合共提供2800至3900公頃天台面積,相當於147個至200個維園。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助理教授黃文聲指出,港島中環至灣仔一帶的臨海商廈,以及多幢地標建築物如海運大廈、文化中心及會展天台的天台可使用率高達九成以上,較適合安裝太陽能板。
全港安裝造價300億
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呂琳估算,若全部大廈天台安裝太陽能板,牽涉造價約300億元,但太陽能板的能源成本回本期最多3年,以太陽能板的25年壽命計算,3年後的餘下年期便是「零污染」的電力。
呂琳承認,目前本港太陽能發電成本偏高,每度電約2元,較兩電電價為高,但內地大量生產太陽能板,每度電成本僅0.5港元,較煤或天然氣發電為低,估計若本港大規模採用太陽能板,相信會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