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渠務署去年底由澳洲引入「螺旋纏繞修復技術」,將內藏鋼片加固的塑膠帶送入纏繞機,在渠道內捲成螺旋型,有如彈簧,而縫罅之間以熱熔膠黏合,形成一條全新管道。該種技術可毋須將整條道路掘開,只需在渠道各一端的沙井開挖,減低對交通影響。 鋼片膠帶螺旋成管 成本貴4倍 「螺旋纏繞修復技術」的優點是彈性極高,可以在運作中的污水渠進行,施工期間更可以隨時叫停,讓路面恢復行車,然後於晚上再進行工程,適合於繁忙的道路進行,惟成本較既有的「套豬腸」技術高出4倍。渠務署工程師梁灝駿表示,該署去年於油麻地果欄對出一段窩打老道,試驗以該種新技術修復2段合共115米長污水渠,為期3星期,每日早上10時至下午4時動工,其間交通改道,其餘時間恢復行車,效果理想。 梁灝駿表示,該署沿用多年的「套豬腸」技術,其實是將一條柔軟的塑膠喉管導入原有渠道內,然後以蒸氣固化喉管的內壁物料,但該技術存在局限,不能在渠道使用期間進行,施工期間亦不能停頓,未必適合於繁忙道路進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