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審情報法 國安部正名?
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北京召開的今年最後一次會議,議題眾多,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預料將在明年3月人大會議上通過的民法總則,以及預料將在今次會議上通過的中醫藥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環境保護稅法3個法案,而最不引人注意是審議國家情報法草案。
審議國家情報法草案,官方報道放在消息的導言後首段,可見其地位重要,但卻語焉不詳,連標點在內50多字,「為了加強和保障國家情報工作,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提請審議國家情報法草案。受國務院委託,國家安全部部長陳文清作了說明。」
2013年設國安委 國安部名不副實
這是國安部朝着改制正名方向的第3項立法動作,習近平上台後,於2013年11月成立了隸屬中央政治局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委),整合外交、公安、國安、司法等部門以及武警、解放軍,習本人親任主席,總理李克強和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兩人任副主席。習並提出集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子等安全於一體的「大國安觀」。
在此背景下,2014年將原來的舊國安法修訂為《反間諜法》,去年又制訂了「大國安」功能《新國安法》,該法第四章第二節稱,國家健全統一歸口、反應靈敏、準確高效、運轉順暢的情報信息蒐集、研判和使用制度;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有關軍事機關根據職責分工,依法蒐集涉及國家安全的情報信息;對於獲取的涉及國家安全的有關信息應當及時上報;報送應當及時、準確、客觀,不得遲報、漏報、瞞報和謊報。
未來國安部或一分為二
在國安委統轄下,國安部已名不副實。《反間諜法》出籠時,就有消息稱其將改名反間諜局,但國安部更多的是中國的情報機構。在中共建政之初,政務院下屬就曾設有一個情報總署,肩負海外情報蒐集工作,後來被撤銷,名義上併入外交部,實際併入中央調查部(國安部前身)。因此,未來不排除國安部會一分為二,一部分叫國家反間諜總局,另一部分就恢復國家情報總署。
Y9CA003.bmp
中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