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自幼繼位,三次稱帝、三次遜位,歷盡人生起跌,經歷了辛亥革命、軍閥割據、偽滿洲國、抗日戰爭,以至新中國成立。回顧溥儀高低起伏的人生,也像翻看中國近代史上最動盪的一頁。
(1) 6歲退位
1908年,未足三周歲的溥儀繼位,成為滿清入關後第十位皇帝,年號「宣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後,溥儀翌年退位,但得以保留帝號,仍舊過茷狺生活。16歲時,依照清朝的傳統,舉行了大婚典禮,娶了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繡。
溥儀在宮中接受傳統的儒家教化,在蘇格蘭籍英文老師莊士敦引導下,接觸西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如剪辮子、穿西服、戴眼鏡。他更大膽地在宮內安裝電話,曾與當時新文化運動的學者胡適通電話,邀請對方入宮會面交流,反映了他的開放態度。直至18歲,軍閥馮玉祥發動政變,更修改《清室優待條件》,宣布永久廢除帝號,溥儀及遺臣被逐出宮。
(2) 籌謀復辟
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後,先後在天津日租界的張園、靜園度過了七年的寓居生活。當時天津被外國列強瓜分,成為不同文化交織之地,溥儀的生活更為西化,經常在不同租界的餐廳用膳,並購置不少西方進口的日用品如留聲機、相機等。溥儀此時嘗試拉攏滿清遺臣、軍閥和外國使節作為復辟的支持力量,最後認定日本人是可依靠的力量;而日本亦有意利用溥儀,作為日後操控中國東北的傀儡,兩者遂成為合作伙伴,為日後滿洲國的建立造就基礎。
(3) 傀儡政權
1932年3月在日本關東軍的策劃下,「滿洲國政府」宣布成立,以溥儀為元首,名為「執政」,定都東北長春,後改稱「新京」。兩年後偽滿洲國改行帝制,溥儀身穿「大元帥正裝」,在勤民樓舉行第三次的登極大典,改年號為「康德」。溥儀表面上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實際上只是聽命於關東軍的傀儡。關東軍以高級參謀吉岡安直為「帝室御用挂」(即日語中皇帝機要秘書),監視溥儀的一舉一動,正如溥儀在自傳中提到「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乃至舉杯祝酒、點頭微笑都要聽命於吉岡的擺佈、看他的眼色行事」,那種無力感與內心恐懼是常人難以感受的。
(4) 階下之囚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滿洲國倒台後,原本打算乘飛機逃亡往日本的溥儀,在瀋陽機場被蘇聯紅軍截獲,被送往蘇聯的赤塔及伯力關押五年。其間溥儀擔心送返中國後被處決,經常占卜問卦,更三次寫信給史太林,要求留在蘇聯,無奈事與願違。1950年,溥儀與家眷被遣返中國,關押在東北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長達十年教育和改造。
(5) 成為公民
溥儀最終於1959年獲得特赦,成為普通公民,回到闊別了35年的北京與家人團聚。他被安排在北京植物園工作,其後又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崗位上發揮所長,編寫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並撰寫自傳《我的前半生》。溥儀後來又認識了在醫院任職護士的李淑賢,1962年4月再婚,並由溥儀的七叔載濤任主婚人,展開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專題展覽
天子?公民—末代皇帝溥儀
日期:即日至2017年2月13日
地點:香港海防博物館
文、圖:香港海防博物館、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