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 國際學術期刊《細胞》23日發表一份由中國農業大學李向東教授,以及其團隊合作的寨卡病毒研究成果,當中顯示寨卡病毒在雄性老鼠的實驗中,可引起睾丸損傷,最終導致雄性不育,進一步揭示寨卡病毒影響人類健康的可能性。 寨卡病毒去年在南美大爆發後,一直是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公共壎芺疰D。寨卡病毒與其他黃病毒屬的成員,如登革熱病毒、日本腦災病毒、西尼羅河病毒一樣,都主要透過蚊子傳播。以往對寨卡病毒的研究多是集中在懷孕婦女染病後胎兒出現異常,如流產、小頭症嬰兒、格林巴利綜合症等。 今年5月首次有研究顯示寨卡病毒能夠透過性傳播,發現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能夠在人類精液中長期存在。今次中國學者的研究就證實,寨卡病毒進入人體及引發病毒血症後,仍能在老鼠的睾丸內存活數周,令睾丸損傷,最終導致不育。 研究顯示寨卡病毒感染雄性老鼠生殖系統後的病變過程,實驗用雄性老鼠在感染寨卡後第8日,就會引起睾丸間質充血、急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和附睪組織明顯萎縮,睾酮水平顯著降低。 到第16日,實驗老鼠更有大量精子細胞死亡、睾丸輸精管斷裂及逐漸喪失功能等情況。感染病毒第30日,實驗老鼠的睾丸繼續縮小,曲細輸精管進一步喪失正常結構。及至第60日,實驗老鼠的睾丸更完全萎縮及喪失組織結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