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只有兩人的初創科技公司Tourly VR,利用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最新發展成果,集成硬件設備和他們自己開發的軟件平台幫助地產建築商,讓買房人在藍圖階段就「看到」和「走進」自己的房間,憑欄看風景;它更可以幫助舊房翻新的建築師、室內裝飾設計師深入向客戶解釋自己的創意。Tourly VR的創始人之一Tia Zhang說:「科技的發展使得『身臨其境』真不是簡單一說,那是真正的『所見即所得』」。
文/圖:盛滔滔 部分圖片:Tourly VR及網絡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它集成了電腦圖形、仿真、人工智能、感應、顯示及網絡技術,戴上「眼鏡」移動時,電腦可以立即進行複雜的運算,將精確的三維世界影像傳回產生現場感。
「我覺得VR這個技術如此先進,為什麼人們只是用它來娛樂,它還有很多實用價值。」,Tourly VR的兩位創始人之一Tia Zhang說,她和合作伙伴Bogdan Masala追隨近兩年的VR技術發展,發現了21世紀的以科技為支撐的服務業商機。
不久將來這樣買樓花
對於地產開發商來說,賣「樓花」就是賣藍圖。可能不久的將來售樓處的那種沙盤模型就會愈來愈少了,也可能根本不需要示範單位了,取而代之的是虛擬實境體驗。
簡單地說,Tourly VR所做的,就是把開發商的紙質平面藍圖,以及這個樓盤的一切銷售要素都提前通過電腦編程建立模型,通過拍圖像或無人機採集高空風景圖片,然後編程進電腦生成三維圖像,通過VR技術呈現出來,售樓處現場買房人通過硬件設備觀看。
Tia Zhang說,VR可以做到以1:1的比例,比如,到售樓處看「樓花」,對於未來房型的空間有多大、房間的分佈、從36層高還是12層高看出去是什麼樣的風景、地理位置、周邊環境,都可以做到「所見即所得」。
「我想強調的是,360度全景視頻和VR虛擬現實是兩回事,真實體驗差別太大。我們把硬件設備拿到建築行業展覽會上讓人們自己看。他們一下能感覺到區別。」Tia說。
使用體驗是關鍵
科技發展太迅猛了。10年前很少有人能想像到現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VR技術的硬件支持也是在近幾年才有了突破性進步。
Tia介紹說,Tourly VR現在的服務模式是隨着硬件設備的發展而演化來的:2015年5月底谷歌公司發布了一款叫做Google Cardboard(紙盒)的基於手機應用軟件的硬件設備,那時候,Tourly VR和地產經紀人合作,為看房的客人提供多一個看房的方式。對於遠程客人看房,更是神器。
「最重要的是用戶體驗,科技以人為本嘛。就是好用不好用,戴上舒不舒服。其實1990年代初VR技術就開始開發了。但硬件還遠不能普及到消費級別。首先太貴了,買不起,更因為所見的『虛擬現實』有眩暈感。說白了,就是硬件設備還沒有達到一定水準。」Tia說。
之後,三星公司出了一款Sumsung Gear VR,被Tourly VR採用。它和Google Cardboard一樣還是基於手機應用軟件的。
今年5月,Tia和Bogdan帶着他們的手機應用軟件和集成設備參加了溫哥華第一屆虛擬現實技術消費市場展覽會(Consumer Virtual Reality Expo, CVR),在展會上,他們這個「用VR幫人看房」的主意,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很多人詢問,他們是否做電腦生成三維模型?「我們從客戶那裏了解到了市場的需求,啓發了靈感。」
眼「見」為實
Tia和Bogdan都是多倫多大學畢業生,但他們都不是學電腦相關專業的,Tia稱他們倆都是多年的「科技愛好者」。他們現在電腦生成三維的建模軟件平台是他們倆花了8個多月時間自己寫出來的,然後集成了HTC公司的VIVE最新硬件設備。
當時軟件剛做出來,整套東西集成好之後,他們拿給一位室內設計師免費使用,然後請他反饋使用體驗方面的意見。設計師提起一件事情令Tia記憶猶新:設計師和他的客戶之間在一個傢具的擺放位置上有了意見分歧,然後他請客戶用Tourly VR再看一下,輕而易舉地說服了對方。
「這個東西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你自己看到的嘛,我再怎麼描述,說得多好不如你自己親眼一見。」Tia說。現在他們在積極尋找更多建築發展商、室內設計師合作,幫助他們建電腦三維模型向他們的客戶展示其設計成果,至於硬件設備,可買,可租,然後Tourly VR上門培訓如何使用硬件和軟件。
「虛擬現實這種技術聽着挺玄妙,但未來一定是要跟生活日常聯繫起來的,會愈來愈變得大眾化,進入大眾消費領域。」。
Touly VR不算是科技藍海裏的第一批,只能說還算比較早的。VR應用於消費領域,在美國、歐洲、即使是加拿大的其他城市,都已有若干年。Tia說:「愈早進入,愈可能產生影響和紅利,當它成為行業的標準時,就是追趕別人後面的感覺了。做VR,我們不怕競爭。競爭是好的。沒有人跟上來競爭,說明這個東西的消費市場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