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剛過去的奧運會無疑令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於巴西這南美國家,巴西亦想藉此機會向世界展示國家實力和現代化的一面。不過,奧運會同時亦令國際社會關注巴西國內的種族不平等及貧富懸殊問題。 巴西近20年的經濟穩定增長,近3000萬人受惠得以脫貧。2003年至2012年間,貧困率從佔人口的35.7%降至16.0%,極端貧窮率更從人口的15.2%降至5.3%,堅尼係數亦從0.583減至0.5301(編按﹕數值介乎0至1,高於0.4屬警戒線,代表貧富差距易導致社會不穩)。貧窮和不平等現象雖有改善,然而巴西的殖民和奴隸制度歷史一直影響至今,其社會依然極不平等。這不止限於經濟層面的貧富懸殊,還見於社會、文化、政治等不同範疇,而受不平等待遇的群體包括女性、黑人、青年,如巴西黑人青年是受排擠、歧視及暴力威脅最嚴重的社會階層。 奴隸制度歷史影響至今 根據2010年官方人口普查數據,全巴西有逾1100萬人仍然在貧民窟生活。在貧民窟生活的家庭,不止居住環境惡劣,更常被看成是社會中最低層的人,遭人白眼。貧民區品流複雜,人身安全經常受到威脅,教育設施也不足以令下一代向上流動,衛生設施破舊引致健康問題。貧民窟的存在是巴西城市貧窮現象最有力的證明。 青年缺向上流機會 貧富懸殊也可從奧運會反映出來,為應付賽事,主辦城市里約熱內盧投入數百億美元,新建及改建了30多座場館及選手村,當中包括開幕及閉幕儀式的場地Maracana場館。但諷刺的是,離主場館不足1公里處就是建滿簡陋民居的Mangueira貧民窟,那堹吤F公共衛生設施,一地污水。里約熱內盧市內有不少貧民窟,居住了約140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20%。裡約市以外的巴西大城市同樣有嚴重的貧民窟問題,第一大城市聖保羅更有超過30%人口住在貧民區。 巴西實在需要改變扶貧政策,協助貧民窟青年解決貧窮問題,例如協助青年建立社區網路,令他們更有意識地對抗因種族、性別及地域歧視而引致的貧窮及不平等問題;巴西政府亦應改善貧民窟的環境,並加快重建貧民窟,讓居於城市每一處的人都能享有合理的生活環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