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海鮮或是同學家常的菜式之一,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有一天,魚會在地球上絕跡?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2016年的報告,1960年代全球人均魚食用量為9.9公斤,至1990年代上升至19.7公斤,估計2015年人均食用20公斤魚。現代工業化的捕魚方式嚴重破壞海洋生態,如「圍網法」的魚網有60個足球場大,可儲存7000噸魚獲,但因「混獲」令其他非目標的海洋生物無辜犧牲。環保團體綠色和平2010年已指出,世上大約80%的魚群已被捕撈殆盡或過度捕撈,若情況未有改善,2048年海鮮佳餚可能消失!
受威脅魚類
因濫捕及使用破壞性捕魚方法,如以炸藥捕魚等威脅,全球不少魚類生存受威脅。而以下三款都與香港有關。
◆(1) 藍鰭吞拿魚×魚生
有壽司店以投得「日本一」藍鰭吞拿魚王為招徠,令此魚種為香港人熟悉。不過自1970年代起,3種藍鰭吞拿魚的數量不斷下降,全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南方藍鰭吞拿:極危
北方/大西洋藍鰭吞拿:瀕危
太平洋藍鰭吞拿:脆弱
80%
日本是藍鰭吞拿魚消耗大國,吃掉全球產量約八成
19,296
不同國際組織推行措施保護藍鰭吞拿,例如國際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以保育北方藍鰭吞拿為宗旨,為每年捕獲重量設上限。1990年代限額為每年50,000公噸;2011年北方藍鰭吞拿被IUCN列為「瀕危」,該年ICCAT的捕撈限額為12,900公噸。近年限額上調,環保組織擔心過去多年的保育成果會報銷。2016年的捕撈限額為19,296公噸
7.4
藍鰭吞拿的成熟期比較長,太平洋藍鰭吞拿要3至5年,南北方藍鰭吞拿更需最少8年才發育成熟,可繁殖下一代。藍鰭吞拿習慣群聚,很容易被「一網打盡」。IUCN 2014年11月指出,太平洋藍鰭吞拿魚近年成為風行世界的壽司、魚生食材,整體魚量在過去22年下跌19%至33%,過度捕撈致平均壽命由原可逾20歲減至7.4歲
◆(2) 鯊魚×魚翅
鯊魚成長速度慢,每次生育數量少。過度捕撈對鯊魚造成很大傷害,隨全球對魚翅需求增加,部分鯊魚物種面臨威脅。部分捕獵者割下鯊魚的魚鰭後再扔回海中任由牠們死亡,甚為殘忍。鯊魚處於海洋食物鏈的頂端,有效維繫食物鏈平衡。美國有研究指北大西洋的藍鯊數量下跌時,該海域的魔鬼魚數量會急升,結果魔鬼魚吃掉大量貝類,令漁業生態失衡。
•香港入口魚翅量•
2011年
10,279公噸
2013年
5,400公噸
2015年
5,710公噸
4億:鯊魚在地球上存活超過4億年
7000萬:全球每年約有超過7000萬條鯊魚遭捕殺,以應付對魚翅的需求
50%:香港有「魚翅之都」之稱,每年入口魚翅量佔全球近五成,當中約四成轉口至內地及越南等地
98%:香港護鯊會2016年公佈抽樣調查的375間中式酒樓當中,逾98% 酒樓於團年飯套餐依然提供魚翅。被檢閱的2470個套餐中,逾85%都包括魚翅菜式
90%:14種魚鰭可製成魚翅的鯊魚,30年間於部分生存水域的數量銳減近九成,其中雙髻鯊幾近滅絕
8:全球約有500種鯊魚,有8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受《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保護
資料來源:WWF香港分會、政府統計處、香港護鯊會
◆(3) 加灣鼠海豚×花膠
市民食用花膠(魚鰾)除影響可製作高價花膠的石首魚(俗稱黃花、白花魚類)的存亡(「極危」級別),因漁民非法捕撈石首魚做花膠,在同一水域生活、體積與石首魚相似的加灣鼠海豚(Vaquita Porpoise,又稱小頭鼠海豚)也被誤捕。根據綠色和平的數字,加灣鼠海豚數量近20年間急降九成,由1997年的567條跌至2015年只剩最多59條(「極危」級別)。有專家指出,若不採取保育行動,估計最快於2018年絕種。
•港人吃海鮮數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