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見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歸納不同持份者於應對抗生素抗藥問題中的責任。
◇國際組織:統領各國應對
聯合國全體成員國2016年就「抗生素抗藥」問題召開高階會議並發表聯合聲明;世衛2015年就此問題曾發出警告→指出是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突顯問題的重要→引起全球公眾關注
◇ 各國政府:配合聯合國及世衛行動策略;透過公眾教育和法例 控制濫用抗生素的情況
鼓勵開發新型抗生素;透過宣傳教育,加強公眾對預防抗生素抗藥性感染的認識;設機制檢測人類及動物抗生素使用及銷售情況等
◇大藥廠:遵守作業守則、醫療道德
改善藥廠的排污措施,以免製藥廢料成培育抗藥病菌溫床;消除鼓勵銷售團隊大量出售抗生素的誘因等
◇醫學界:研究相關問題;遵守醫學倫理
與政府衛生部門合作,請醫生叮囑病人需完成抗生素療程及講解其重要性;以病人利益為依歸,勿為藥物銷售利潤而亂開抗生素等
◇農業界:減少用抗生素飼養禽畜
有農戶會濫用抗生素以增加禽畜成長速度,但同時產生耐藥性細菌,透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農業界應減少使用抗生素
◇公眾/病人:正確認識和使用藥物
聽從醫生指示完成抗生素療程;留意政府宣傳,增加瞭解誤用和濫用抗生素對自身/家人/社區的健康威脅等
◆延伸回應題
2. 「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帶來的挑戰大於機遇。」你同意嗎?解釋你的意見。
解題:關鍵字包括:全球化、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挑戰、機遇。問題重點在「全球化」為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論述時應扣連「全球化的特徵」(國際交通頻繁、病菌傳播快且廣)及「發展中國家」(缺乏人才和資源應對及預防疾病)的特徵。
◇「同意」觀點可參考:
• 國際交通頻繁,人員和貨物流動快→病菌無國界→發展中國家往往缺乏資金、技術去預防和應對疾病。例如2014年的西非伊波拉疫情;不少非洲窮國缺乏嬰幼兒疫苗等
•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教育程度對比已發展國家的為低→缺乏相關疾病知識,難以預防
• 縱使有國際政府間組織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問題,但面對資金短缺、議題被大國把持等問題,亦不時受限於地方政府(如合作度低、官僚主義、貪污腐敗等)
◇「不同意」觀點可參考:
• 各國意識到防疫難獨善其身,遂有國際政府間組織(如世衛)的出現,其資金由各國分攤,並就全球公共衛生議題提出意見和對策,帶領各國衛生專家研究等。例如應對西非伊波拉疫情、MERS疫情、寨卡病毒疫情、就抗生素抗藥性發出警告等
• 發達國家有資金和技術,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加上國內外人員流動更頻密,要保障公共衛生,除做好國內工作,也要協助爆發疫症的發展中國家應對,以防疾病蔓延至國內而威脅國民的健康。例如歐盟和美國捐款援助西非伊波拉疫區、美國疾控中心派專家到巴西瞭解寨卡疫情等
• 國際人道組織除派員到發展中國家外,各地的分會也透過教育和宣傳引起公眾關注,呼籲捐助金錢和物資;借助網絡,亦更易傳播衛生信息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