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及坊間不少通識教材,雖無明確提出港獨字眼,但對港人身分認同或本土意識都有闡述。根據教育局的通識科課程指引,學生要探討港人在「何等程度上視自己為本地市民、國家公民和世界公民」,強調歸屬感、多元化及開放等價值觀;而不少坊間教科書,也有列舉近年港人在中港身分認同的衝突事例。 新高中的通識科單元二提及「今日香港」,探討「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身分認同」等議題,提及尊重法治、樂於參與、民主正義等價值觀。同時,不少出版社的通識教材,一般會說明香港在基本法訂明一國兩制原則下,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等權利。 另外,高中教材會提及不少身分認同議題,除說明本地市民、國家公民及世界公民等概念,又會列舉部分爭議事件,包括港人在中港足球大戰中「本土意識比國家意識強烈」、北京奧運卻令港人感自豪等,又會指「香港人」的身分牽涉主觀個人感受,與種族、國籍無關。 漢榮董事長質疑校園應否談港獨 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漢榮書局董事長石漢基認為,中學教科書少談及香港主權議題,因香港屬中國一部分是既定事實,不需強調。他質疑港獨在校園是否有討論空間,認為「不能將不對的事無限擴大」。他續稱,若教育局不反對,日後若有教科書討論港獨都會繼續出售,但若內容違法「當然不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