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寵物普及 華語獸醫難求
平均年薪7萬 畢業即可入職
【明報專訊】大溫華裔人口近年來不斷增加,亦有愈來愈多人開始飼養寵物,但會講華語的獸醫卻寥寥無幾。業內人士稱,這一市場需求還在不斷增加,會華語的獸醫未來幾年就業前景看俏。
列治文花園城市動物醫院(Garden City Veterinary Hospital)負責人查拉克(Michael Charach)表示,列市華裔人口眾多,該診所的華裔顧客比例也逐年增加,目前約佔50%左右,比上一年增加了15%,而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長。
查拉克說,一些華裔顧客英文水平或可應付日常對話,但對於獸醫專業的英語知之甚少。為此,醫院以前就聘請會說華語的助理,幫助獸醫和顧客進行溝通,雖然也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畢竟效率不高。他說,目前能說華語的獸醫非常難找,隨着該地區華裔人口的增加,相信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會愈來愈明顯。
今年剛剛從沙斯卡寸旺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獸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的王宣惠,一畢業就被查拉克聘用,正式成為一名獸醫。她四年前開始在該醫院實習,到獸醫二年級時查拉克就希望她畢業後可以留下。
查拉克說,雖然個人性格、服務態度等都是他聘用獸醫時考慮的因素,但會華語的優勢也是王宣惠被聘用的決定因素之一。他指出,華語獸醫未來六、七年間需求還將不斷增加,若有機會他希望能夠聘請更多會說華語的獸醫。
在蘭里開辦動物醫院逾30年的劉醫生也表示,自行醫以來可說華語的獸醫就屈指可數,當大批香港移民抵溫,為迎合這些客人的需要,他還於1990年代在列治文增設辦公室,到現在更要一周4個下午在列治文為有需要的客戶服務。
王宣惠說,用顧客熟悉的語言交流,能很快建立信任,更清楚了解動物的病史,同時向主人更好地解釋其病情、診治方法、用藥方式等。
她認為,華語獸醫短缺,主要因為獸醫成功之路非常艱辛,其次是華人對該職業的認可程度仍不如醫生律師。
儘管王宣惠五歲時就已經夢想成為獸醫,但要成為一名合格獸醫至少要完成兩年以上大學學士的學分,以及在獸醫學院完成四年博士學位的學習。王宣惠則是在大學寒窗苦讀八年,最終獲得獸醫師的資格。她說,由於卑詩省沒有獸醫學院,要想讀獸醫的本地學生,只能到沙省求學,除了要學習大至豬、馬、牛,小至老鼠、小鳥等各種動物的知識,以及練習抽血、麻醉、開刀等各種醫療技術,學獸醫的學生還必須適應沙省的寒冷氣候、交通不便、華人較少等客觀因素。
劉醫生指出,能夠考進獸醫專業非常不容易,儘管有省府資助,學費仍不便宜,要有優良成績及學費,加上華人的傳統觀念,很多人寧願選擇學「人醫」而非「獸醫」。
王宣惠也說,在她就讀的年級,80人裏只有三人是華裔。但她認為,現在人們對寵物的觀念正在改變,家中的小貓小狗都被主人當成孩子般照顧,寵物醫生的需求愈來愈大,她有同學甚至從醫生專業轉讀獸醫,身邊不少朋友也開始支持她當獸醫的選擇。
王宣惠說,獸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就業率幾乎是100%,收入也非常可觀。剛入職年薪可達5.5萬元以上,平均年薪有7萬元,若以後擁有自己的診所,年收入可逾十萬元。她對這一職業前景看好,鼓勵熱愛這職業的年輕人大膽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