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外長王毅訪問加國期間,斥責加國記者「傲慢」、「偏見」的風波未完,安省公民、移民及國際貿易廳長陳國治加入戰團,為中國的人權紀錄辯護。陳國治透過自己的微信及一個中文網頁指﹐外界「應該從民生角度看(中國的)人權問題,人權的進步與民生的進步相輔相成」。
文章刊出後,前公民及移民部長康尼(Jason Kenney)即在推特(Twitter)嘲諷「陳國治是加國官員,為何不斷背誦中國政府的論點?」本報曾多次致電聯絡陳國治,惟截稿前未有回應。
前加拿大駐華大使馬大維(David Mulroney)不認同本國民選官員只以非官方語言與選民溝通,「這種做法不單令大部分民眾無法得知官員在重要議題上的看法,更鼓勵外國政府做同樣的事情,實質上對外國政府的政治干預開啟大門。」
陳國治的微信及本地一個中文網站周一刊登了一篇陳的「專訪」,開首提到王毅事件,說王毅「與加拿大記者問答過程中談到人權的問題,引起了各方評論,記者就此採訪了陳國治,請他談談對此事的看法」。不過「專訪」內的記者無署名,也無表明所屬傳媒名稱。
陳國治在文中迴避中國現今的人權問題,反而說西方和其他國家向中國提出的問題,自改革開放「大大話話,已經問了40年」,「40年都問同一個問題」,文章是要看看40年內,中國人的人權「經歷了哪些滄海,踏上了哪些桑田」。
文章引述陳國治說,「人權涵義很廣,但生存權和保障民生,是人權重要的一環」,「40年間中國社會的發展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在經濟、教育、醫療、留學、移民、旅遊、生活品質40年來發生了『天方夜譚』的變化」。
陳國治形容中國交通發達是「民生進步了」,經濟增長為「民生豐富了」,開放出境遊是「民生精彩了」,留學移民日趨普遍是「民生自由了」;又說記者們不用跑到中國去問中國人,「加拿大有8萬個中國留學生,記者們大可向這8萬『大軍』發問,每人問個清楚,問他們對中國民生民權的感受,做一個調研統計。」
文章最後引述陳國治,「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人權的起點不同,發展的速度和過程也有別,秉承開放,善意和發展的眼光去看,未來可期。」陳國治透過幕僚定期向本地中文媒體供稿,這些文章也在陳國治的官方微信發表;本報日前亦收到此「專訪」,但未有刊登。
陳國治在文章中的取態明顯跟聯邦政府有別,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和外長狄安(Stephane Dion)均不滿中方對待記者的態度,杜魯多周三更直言,中國在人權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曾任公民及移民部長的保守黨國會議員康尼,多次與陳國治同場出席活動。他對陳國治的言論不感驚訝,更形容對方有時將自己當作「中國的非正式大使」,「我不認為自己聽過陳國治在中國政策面前,維護加國利益;我也從未聽過他維護加方關乎中國的人權原則。這是在削弱加國的平衡立場。」
康尼又憶述,曾親眼看到陳國治在一個華人社區活動上,總結發言時揮動拳頭高呼;康尼說聽了翻譯解釋才明白,陳國治是以普通話高喊「祖國萬歲」,「我不認為他指的是加拿大。」
《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昨在報章上的A4版刊登了有關陳國治「專訪」的報道﹐佔三分二篇幅。
去年6月該報曾報道指﹐加國情報官員在2010年警告省府,指陳國治與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關係密切。兩任省長麥堅迪(Dalton McGuinty)和韋恩(Kathleen Wynne)都斷言這些指控無根據,陳國治更控告環球郵報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