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要做一份好的獨立專題探究報告(IES),進行全面多角度的探究是不可或缺。所謂「探」,即是用不同方法探索所定的議題,方法有考察、問卷調查、訪問、觀察、實驗等;「究」就是指蒐集資料後分析研究,方法包括比較、綜合等。有些同學蒐集到不同資料,並將之羅列出來,卻沒有綜合比較,結果所做的獨立專題探究報告內容不夠深入,難獲得高分。下文就以嘉明的報告為例解說。
同學個案﹕翠雅山房
嘉明的獨立專題探究題目是關於文物活化,他選了饒宗頤文化館的住宿部分「翠雅山房」作研究對象。從19世紀末開始,這組紅磚建築群(即今饒宗頤文化館)曾先後用作海關分廠、華工屯舍、檢疫站、監獄、傳染病醫院和精神病療養院等。經香港政府撥款活化後,現時部分建築物修建為文物館供遊人參觀,部分則用作旅館(即今「翠雅山房」)供遊人租住。
嘉明曾親身到「翠雅山房」實地考察,了解建築物活化後的情G。他更拍下不少照片作深入分析。
除此之外,嘉明亦有做訪問和問卷調查,了解入住的旅客對這座活化後的建築物有何感覺。他蒐集所得的資料主要有三類:親身考察所拍的照片、深入訪問數名旅客所得到的資料及20多名旅客填寫的問卷調查。完成資料蒐集後,嘉明便將有關資料完整地羅列在報告中,然後交給老師。
嘉明自覺用心地完成這份報告,可惜老師所打的分數只屬於中等。他感到十分困擾,於是向老師查問。老師表示嘉明的報告前半部採用的資料蒐集方法很好,亦獲得很多有用資料,成果豐碩。可惜,報告半後部的分析卻太簡略,只羅列出蒐集得來的資料,沒有進一步分析探究,所以報告予人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
報告弊病及解決辦法
老師閱畢嘉明的報告後,點出了三大弊病。第一是報告內容要有分析部分,獨立專題探究有「探究」一詞,顧名思義要探索研究,所以不單是將資料堆砌。如果同學沒有任何分析鑽研,那報告只是獨立專題「資料匯編」,並不符合獨立專題探究的考評要求。
第二是分析要有法,如比較、綜合、歸納等,嘉明可將由3個蒐集方法得來的資料比較,例如親身考察後發現「翠雅山房」古色古香,應該受到旅客歡迎;但問卷調查卻發現一些年輕旅客不太喜歡,覺得沒有時代感。另一方面,他訪問的一些年長旅客卻甚為喜歡這樣的設計,認為頗有昔日情懷,可追念過去。嘉明可以將這些資料作比較,然後綜合分析,如從年輕旅客角度、年長旅客角度分析或從文化角度、經濟角度等思考。
第三是分析後歸納出結論,不可只有分析,最終沒有任何總結。以嘉明的獨立專題探究為例,比較和綜合資料後,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如「翠雅山房」活化成功與否,與旅客對象有關。一些年長的旅客對這些古雅的舊建築有情意結,希望入住追憶昔日時光。而一些年輕的旅客(如部分背包客)或不太喜歡,因他們對「過去」沒有共鳴,反而追求價廉物美的實用旅館。因此,活化建築物如何定位十分重要。
貼士建議
◆不可只將蒐集的資料羅列在報告中而沒有任何分析
◆分析有不同方法,如比較、綜合、歸納等
◆不可只有分析而沒有結論
文: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陳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