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喉舌《人民日報》5月9日在頭版刊登「權威人士」言論之所以令外界極度關注,不單單因其闡釋了中國經濟未來走向,更重要是文章觀點與年初以來的經濟政策,乃至部分高層發言有明顯不同(見表),甚至是否定了一些政策傾向,擺出一種「撥亂反正」的姿態。 瑞穗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直言,「權威人士」言論釋出不同政策傾向,尤其對首季經濟的判斷,「權威人士」不認同用「開門紅」等褒義詞形容,與3月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及4月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首季實現開門紅大相逕庭。 否定原有傾向 呈不確定性 沈建光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政策出現奇特現象,例如去槓桿變成債轉股,去產能又要不破產、保就業,去庫存也演變成加槓桿推高樓價;他指,原本在3月兩會感到政府已經有傾向,以穩增長與保就業居首位,去產能與去槓桿重要性次之,不過,「權威人士」的言論,又使得逐漸明晰的傾向出現不確定性,似乎平衡點更向改革傾斜。 然而「權威人士」似未能令高層對改革態度的矛盾消弭,就在刊登「權威人士」言論後翌日,《人民日報》再於第二版刊登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講話,提到新常態不是要官員不作為;一星期後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再提出官員面對改革不能因為困難多而不作為,對有人改革不力的不滿溢於言表。 官員改革不力 惹習不滿 值得注意是,就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同日,由李克強領導的國務院罕有在官網連發三文,說明經濟實現「較好開局」,又與「權威人士」觀點相異,此外又宣傳李克強提出的「S形曲線」動力論,一下子英文字母滿天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