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溫市允許後巷屋及興建合法套間的趨勢,引起發展商在溫東的搶地大戰。根據《Business in Vancouver》的報道指出,發展商推倒舊平房,改建成擁有後巷屋及合法套間的房屋,物業價值即時可增90萬元,新屋樓價亦可達到240萬元,使得發展商對溫東的土地需求極高,一些建商之間也有私下轉讓的「摩貨」情況。
報道指出,市府開放獨立屋土地的建築密度,允許興建合法套間及後巷屋,這對發展商原是好事,但由於供不應求,發展商很難在溫東尋找可以建屋的土地。
JDL Homes建築公司負責人Jas Jawanda指出,看起來樓價每分鐘都在上漲,而且是持續不斷。
報道說,通常發展商找到一間能興建合法套間及後巷屋的舊平房,推倒後重建,物業可增值90萬元。根據市府附例,後巷屋不能單獨出售。
報道說,一些社區例如基拉尼(Killarney)及倫弗魯(Renfrew)社區在建築密度提高,能夠興建後巷屋或合法套間後,可增加租金收入約等於每月按揭供款4000至5000元的一半。
Sutton Centre Realty的地產經紀Harjit Atwal指出,對可興建後巷屋的土地需求大增,此趨勢從去年底開始。由於對這類物業的需求高,一些發展商之間甚至也會私下轉讓合約即「摩貨」。
他說,發展商之間的「摩貨」情況普遍,但他自己不會介入,因為風險很高。在另一面,他認為「摩貨」幫助較小規模的發展商能夠減低經營的成本,而他也不相信「摩貨」行為已在溫東構成問題,但就認為在溫西的登巴(Dunbar)及阿標特斯(Arbutus)區,「摩貨」問題已經失控。
他表示,有人想買他一間在桑拿斯(Shaughnessy)區房屋的轉讓合約,比當時簽下的價格多出100萬元。
報道指出,向溫市府申請建築許可或要長達6個月的時間,因此有發展商在推倒舊屋取得建築許可後,把土地連建築許可轉讓給他人,其中負責推倒舊屋及申請建築許可的建商,約可獲利4萬元,而負責興建新屋的業者則可獲利15萬至20萬元。
但在目前樓價狂漲的情況下,發展商獲利早已經三級跳,Harjit Atwal說,他知道有發展商在2014年時以80萬元買下物業,去年底改建成200萬元的房屋,扣除建築成本,獲利已經是60萬元,多數獲利並非來自興建房屋,而是土地增值。
房屋建築密度提高的趨勢並不適用於溫西社區,他說,一些有錢人居住的社區例如登巴區寧可把土地停放昂貴汽車,而不會用來興建後巷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