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明報》、《南華早報》、《壹週刊》及《香港01》獲得由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提供的「巴拿馬文件」,本報進行第三階段偵查。英屬處女群島公司(下稱BVI公司)一向方便用家在免稅環境下,隱匿身分從事交易,ICIJ提供的資料揭示,中信泰富(現稱中信股份)前主席榮智健,運用BVI公司向多家大銀行「吸水」,甚至抵押股票取得孖展,買賣股份及外匯,讓不為外人所知的BVI財技終曝光。在1997年初,榮智健的父親榮毅仁仍然是國家副主席,榮智健從匯豐銀行借得逾58億元,融資增持中信泰富股份。
明報記者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的「巴拿馬文件」資料庫已正式對外開放,公眾可在其網站(https://offshoreleaks.icij.org)查閱離岸公司的幕後股東及董事名字。
榮智健:沒有什麼回應
榮智健在中信泰富2008年買入澳元累計外匯期權(accumulator)巨虧之後不久離開中信系,現時專責打理私人公司隆源企業。就1990年代以來經BVI公司融資、借貸及操作孖展戶口,榮智健只簡單透過秘書回覆說:「沒有什麼回應。」
股本1美元BVI 匯豐批數十億借貸
ICIJ的檔案顯示,榮智健運用多間只有1美元股本金的BVI公司融資,並愈借愈大。他早於1993年5月以BVI公司Kingsley Pacific名義,獲匯豐銀行授出1.2億元拆息循環貸款額度,到1994年2月加碼至1.6億元並重續至1997年,再於1997年8月獲匯豐分別批出共40億元定期貸款及港元拆息循環貸款。
Kingsley同時亦於大通銀行(即現時美資大行摩根大通的前身)開戶,1993年8月獲800萬美元貸款及5000萬美元外匯孖展額度,至1995年3月加碼至8000萬美元。隨粊ingsley在1998年1月提供資產抵押,再新增2.4億美元外匯孖展及1000萬港元透支額度。
遇金融風暴 中信母公石出手還債
中信泰富母公司中信香港於1996年底宣布配售股份予管理層,榮智健要斥資95.7億元認購其中2.9億股。BVI文件顯示,他以BVI公司Bloomfield於1997年1月從匯豐取得貸款58.68億元。到同年7月匯豐修訂貸款條款,要求Kingsley、Bloomfield及另一間BVI公司Rockhampton押股,銀行亦要求榮智健無限擔保兼提供1.6億元保證。
不過, 同年10月亞洲金融風暴席捲香港,當時市場不斷傳出「榮太子」被斬倉的消息。直到1998年初中信泰富母公司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開口,願意代中信泰富管理層出面承擔購股欠下的銀行債,事件才告一段落。
到2008年初Kingsley等BVI公司終解除股份抵押。隨蚨a智健2009年離開中信泰富,他自2012年8月申報沒有再經Kingsley等公司持有1.03億股中信泰富股份,只保留在Bloomfield及Rockhampton手上2.92億股中信泰富股份。不過由於他的持股量少於5%披露門檻,所以是否已沽出這批股份已無法追蹤。
除了透過BVI公司取得買股及炒外匯孖展的額度之外,榮智健同時亦以BVI公司Karrson Limited與城中富豪合作收購。1991年9月,Karrson聯同長實主席李嘉誠及嘉里集團主席郭鶴年,收購琤芼行創辦人何善衡手上的最大華資洋行——大昌貿易行。Karrson同年10月在法國巴黎銀行開戶,並獲1億元一年期貸款收購持有大昌行的琠鬻賳6%股權,翌年3月以逾2.81億元出售122.51萬股琠髐岸井H泰富。至今大昌行仍由中信股份所持有。
BVI借貸 私隱度高毋須報稅
立信德豪審計服務董事林鴻恩表示,運用BVI公司借貸並非罕見,用家主要考慮到私隱度較高及毋須動輒報稅,方便在相對保密環境下借貸,甚至轉借給其他人。
雖然BVI公司很多時的股本只有1美元,然而若BVI公司持有人個人很有信用甚至願意提供擔保,從銀行取得巨額貸款也不為奇。《明報》、《香港01》、《壹週刊》及《南華早報》分別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ICIJ)接觸,獲得巴拿馬文件中部分與香港、澳門、中國有關的資料。4間機構對獲取的資料分別進行調查採訪,並協議同時發表有關報道。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