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討論標準工時立法時,不少同學會集中從經濟和個人健康的角度討論,但呂嘉敏老師(右圖)指出,同學亦可以從社會公義角度思考,「很多人認為長時間工作是天經地義,但同學常忽略回報是否合理。此外,大家(僱主和僱員)在標準工時的爭議上,是否處於平等的地位?」從經濟角度看,標準工時立法會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和國際競爭力,公司要爭取最大利潤,較少站在僱員的立場看,僱員的付出和勞力應該得到合理的回報。政府的角色就是盡量令各持份者得到公平對待,而就呂老師觀察所得,同學較少從這方面思考。 此外,同學亦可從政府應否介入公共事務的觀點討論。呂老師指出,有時政策依賴政府主導未必有效,「舉例說小販政策是否一定要政府介入(即發牌或劃定擺賣的區域),才能讓小販秩序得以維持?反而靠小販自行運作,可能更有效」。 通識科強調多角度思考,但有部分同學或被主流輿論牽動,往往忽略政府的角度。呂老師同意要同學代入政府的立場考慮是困難的,建議「同學可多看政策的相關文件,從流程上了解政府制訂政策時的考慮點,要平衡哪幾方面及背後的理據,和政府最終希望邁向一個怎樣的社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