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人普遍工時長,工作模式對健康以至與家人的相處和溝通都有影響,訂立標準工時是否解決良方?保良局姚連生中學5名學生發表作為兒女的看法;該校通識科主任呂嘉敏老師會剖析一些同學容易忽略的角度。
◆學生意見
Q1. 父母平均工作時數是多少?你認為他/她的工時是較長、較短還是適中?
˙黃程謙
父母從事銀行業,每天工作9小時,一周工作5天,有時星期六也要上班。根據政府統計處2013年的數據,港人一周平均工作時數為45.0小時,我父母也一樣,相比之下是適中;但相對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40小時是稍長。
˙陳嘉蔚
我父親是採購員,每天平均工作11小時;母親是教育界的自由工作者,每天平均工作14小時。我覺得他們的工作時數較長。
Q2. 父母的工作時數有否影響你們的親子溝通?
˙葉嘉裕
我覺得會影響我們的溝通模式。我父親以前當白天的士司機,那時我讀小學,課外活動較少,放學後能和父親有更多交流,晚上還可以一起吃飯。現在父親轉做夜更的士司機,我也升上中學,課業較忙,基本上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時間。雖然我們可以用電話或視像通話,但有時我不太了解父親的狀G,例如只能從他買回來的藥物,推測他生病了。
˙鍾政穎
我覺得工時並非影響親子溝通的最主要原因,反而大家的作息時間有否重疊才是重點。例如有些輪班制的工種也有限定工時,但假如大家的作息時間完全顛倒,也不能見面和溝通。此外,我覺得親子溝通亦取決於大家的性格。例如我父母不是很喜歡說話,而且他們喜歡玩手機的程度更甚於我,即使我們有相處的時間,溝通也不頻密,一天大約講10至20句話左右。
Q3. 標準工時應否立法?為什麼?
˙梁穎怡
我覺得應該立法規管標準工時。不少調查發現香港人壓力很大,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時間工作,導致缺乏休息,放工後也很疲累,不想和家人溝通。立法能有效改善僱員的作息平衡,他們自然也更願意和家人溝通。
˙葉嘉裕
政府難以劃一訂立一個工作時數上限,部分工種的工作時數不穩定,例如職業司機有時突然需要頂替他人的工作,因此我認為標準工時立法未必可行,部分職業也未必受益。
Q4. 標準工時立法對香港的營商環境有何影響?
˙鍾政穎
我認為有正面影響,因為工時長會削弱外國專才來港工作的吸引力。如果標準工時立法,員工的工時減少,則加班獲「補水」,外國專才可能更願意來香港工作,並把外國的技術帶來香港。
˙黃程謙
短期而言,標準工時立法(即加班要「補水」)會令企業經營成本上升,部分中小企可能會面對經營困難的問題,因為這些公司沒有太多資本支持經營。長遠而言,政策有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僱員能有充足休息,身心健康得以改善,減少請病假,生產力會上升。工餘時間多了,員工也可進修,個人素質也有所提升。
文﹕羽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