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曾任學民思潮成員及中大學生會會長的張秀賢,曾因學民思潮事務太多,加上朋友離世,壓力「爆煲」患上抑鬱。他曾掩飾病情,萌生死念,終在「頂唔順」時向精神科醫生求診,服藥年半後走出陰霾。他勉勵有情緒困擾的學生及早求助。
放大
 

其他新聞
時事議題﹕如何防止悲劇再現?
時事議題﹕學生連環自殺
人物X概念﹕葉榮X自我認同.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通識實踐﹕跳出書本學通識
通識實踐﹕中一級辯論比賽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學生輕生 原因複雜

【明報專訊】每宗自殺個案,原因不盡相同,亦不宜簡單地歸咎於某個因素。

學業壓力困擾學生

接連發生學生自殺悲劇,令人關注學生學業壓力是否「爆煲」。翻查傳媒報道,上述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9日的20宗自殺悲劇中,逾六成個案懷疑學業問題可能是成因之一,有學生留下遺書表明不堪學業壓力。

此外,有個別個案顯示因家庭生活不愉快,以致受情緒問題困擾,未有求助下選擇輕生。部分輕生的大學生受抑鬱症等情緒病困擾。

堅毅指數下降

今日社會資源豐富,有意見認為學生輕易放棄生命,可能與他們不明生命可貴、抗逆能力低有關。時下青少年在被貼上「廢青」標籤之前,素有「港孩」之稱,即在父母寵愛下嬌生慣養,導致生活技能、解難能力及抗逆能力低,遇到挫折便放棄、不懂面對逆境等。

2013年有調查發現小四至中三學生的「堅毅」指數由2012年的7.1分下跌至6.64分。「堅毅」是面對逆境的能力,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表示,堅毅與否主要取決於外來壓力及內在應對能力,「壓力及應對能力差距愈大,學童的自信心就會愈小,堅毅指數亦會愈低」。他估計指數下跌源於學童壓力上升,主要因功課及課外活動量過多,亦可能與學校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學校未能培養學童信心有關。

溝通不足 未能及早識別

壓力可導致情緒問題,及早識別並適當處理,可避免問題惡化。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檢閱2014年5宗15歲以下、被死因庭裁定自殺個案的調查文件,發現這些少年事前都受情緒困擾,但他們的困擾或自殺意念鮮有被親友了解。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認為情G顯示部分青少年與其家長、教師的表達溝通不夠順暢。

教育界困難﹕教師分身乏術 社工支援不足

教協秘書田方澤稱,教師工作量大,如備課、補課及處理校務等,即使發現學生有情緒問題,亦難以抽空伸出援手,就算相約學生傾談,學生也因補課未能赴約。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憶述,在她剛入行的年代「日日放學都與學生傾偈」,可與學生建立關係,令他們有事都會跟老師說,但現時課程緊迫,師生難抽時間閒談。

現時中學實施「一校一社工」,李雪英指駐校社工服務「一定不夠」,因每所中學平均有800名學生,很多時候輔導學生時要一併輔導家長,變相一個社工對2400人,「若社工需跟進50至60個案,學生要輪多久才可見社工?」

家長難題﹕工作忙 親子溝通少

研究顯示,溝通不足是引發親子衝突的主因。港人普遍工時長,陪伴子女時間不多,放工後也可能因工作壓力大、覺得累而減少親子溝通。

明愛向晴軒2013年4月訪問278個育有23歲以下子女的在職中產父母,近四成稱工作日與子女相處平均只有兩小時或以下,三成與子女相處時各自成為「低頭族」。

對情緒病存誤解 患者不敢求助

對情緒病的誤解和歧視,可能令患者感到壓力而不敢求助。「心晴賽馬會飛越校園計劃」2015年10月發表研究結果,約9800名中學生、教師和家長中,不少人對情緒病者存有誤解,普遍認為他們「對人構成危險」、「不會好轉」等,因而漸漸疏遠,最終令患者有事也不敢求助,形成惡性循環。

教育及社會風氣 青少年受壓

現時青少年面對的挑戰和壓力,有人認為比上一代多,也有人認為將不同時代的人作比較並不恰當。

香港教育令人窒息

有輿論將矛頭指向教育制度。香港是知識型社會,大學學歷被喻為社會入場券。不過,香港教育競爭激烈和幾乎以分數作唯一標準,向來為人詬病。文憑試制度下「一試定生死」,成績好與成功似乎畫上等號,「德智體群美」比不上成績「5**」。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2016年3月表示,聽到學生最多抱怨教育,包括時間都花在讀書、補課,「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去尋找自己、去實踐自己、去發揮自己」;也有學生抱怨家長強迫他們讀不喜歡的學科,結果學得不好,「覺得很失敗,變成一個無自信的人」。

社會重功利 出路狹窄

教育制度、家長重視子女成績,與社會風氣、價值觀互有關係。香港的經濟結構單一,社會重功利,以「考到大學」、「賺錢」、「買樓」衡量人的價值。部分專業和有「錢途」的學科受家長和學生歡迎,競爭自然激烈,如醫科和商科;人文學科很多時被貼上「搵唔到食」的標籤。

社會忽略學生學習以外所需,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本港教育制度「製造更多失敗者」,而學業出路單一,「成日話『廢青』,其實大人同社會都有責任,你估佢(青年)有得揀?」

傳媒報道 模仿效應

短時間內發生多宗學生自殺個案,傳媒大幅報道,葉兆輝認為情G需警惕。他指出,青少年處於心理發展階段,特別容易出現模仿效應,若傳媒在報道中以顯著方式(例如大標題)將自殺原因簡化為「唔鍾意返學」、「壓力大」等,並詳細報道自殺方式,有可能吸引身處類似危機情境的高危人士(特別是學生),採用同樣方式輕生。他希望傳媒能作出客觀、均衡、全面的報道,防止更多悲劇發生。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學生的困擾……
學生輕生 原因複雜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