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11時30分,今年38歲的張妍走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大門時,長籲了一口氣。嗯,終於可以做出決定了。她瞥了一眼跟她並肩而行的丈夫,笑道:有人不開心了。她的丈夫胡丹情緒明顯有些低落,回答道:不生就不生唄。
張妍說,近半個月以來,二孩,已經成為她和丈夫日常交談的關鍵詞。每一次大家庭聚會,也是三句話不離「生不生二孩」的話題。如今,所有的糾結,終於可以因為一個「很難懷孕」的診斷而劃上句號。
在張妍的考量天秤上,一邊是自己和家人對二孩的渴望,一邊是對自己生育力、女兒心理接受程度、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家庭規劃變化、自己職業規劃的種種擔憂。「有一千個想再生一個的理由,也有一千個不想再生一個的理由。」她說。
顯然,張妍的糾結,其實也是一個家庭的糾結。有著這種種糾結的,也絕對不止張妍一個人。
二孩憧憬:想再體驗一次養孩子的過程
張妍至今仍記得被朋友圈刷屏的那個10月29日。那天是星期四,她回家一推開門,首先躍入眼簾的就是餐桌上的紅色玫瑰花。在她的記憶堙A已經搜不到丈夫上次送她花是什洫伬啎F。然後,就像電視劇婺g常出現的橋段,她的丈夫從廚房堨X來,端著熱氣騰騰的菜,滿臉的笑容,聲音堻z著興奮和討好:「老婆,我們可以生個兒子啦!」
一個小時後,張妍的婆婆打來了電話。兩個平時並不親密的女人,心照不宣地熱絡了許多。最後,婆婆說,你一定要生哦。張妍說,一定生!一定生!
張妍說,她是真的想生。
對於張妍而言,養育女兒的過程十分美好。今年14歲的女兒,乖巧可愛,長得漂亮,還是一個小學霸。「那種陪伴一個小生命逐漸強大、豐盈的感覺很奇妙,我自己也在慢慢成長。」她說,這是她想再生一個孩子最原始的動力。「我丈夫和婆婆可能更希望我能生個兒子,但我不一樣,我就是想再體驗一次養育孩子的美好過程。」
張妍想再生一個,還有一個現實的考慮。那就是讓女兒長大以後有個心理上的親情支撐。她總覺得獨生子女太孤單。「雖然她現在可能不會需要一個比她小14歲的弟弟或妹妹做玩伴。」她說,「但是,血畢竟濃於水,等有一天,我們老了,不在了,她除了自己的伴侶,還有一個血脈相連的親人,遇事至少不會有那種孤立無援的感覺。」
顧及一孩:女兒能接受嗎?生了誰來帶?
張妍雀躍的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
第二天是周五,女兒從寄宿學校回來,一聽媽媽要再生一個,吃驚地張大了嘴。「我都14歲了,不想再有一個那洶p的弟弟或妹妹,那種感覺太尷尬。」女兒一臉的匪夷所思。
張妍突然驚覺,已經習慣了「專寵」的女兒,未必歡迎這個計劃中的弟弟或妹妹。她和丈夫以及自己的父輩,已經習慣了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一個孩子身上,未必能「有分寸」地「分配」自己的愛。家庭矛盾會不會因此多了一條導火索?
女兒還讓她算一筆年齡賬。「媽媽,你退休時,那個未來的弟弟或妹妹還沒有上大學呢!」張妍地想起,媽媽生自己的時候也年近四十,她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擔憂父母健康的陰影中,她開始動搖。
第二天,媒體的解讀鋪天蓋地,她也「開始清醒」。自己還能不能生?生出來是不是健康?這些問題讓她開始焦慮起來。
在這一點上,丈夫胡丹卻比她樂觀得多。他說,你媽那為秈痐~生你,不也沒事嗎?可是張妍總覺得,現在的空氣、環境和食物都不及從前,這種風險落到自己頭上,就是100%。何況,從去年開始,她的月經已經不是很規律了,能不能順利懷孕還是個未知數。
張妍後來才發現,到底生不生,要考慮的還不只這個。在周日的大家庭聚餐中,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再生一個孩子誰來帶的問題。女兒出生時,張妍的父母只有60多歲。女兒的吃喝拉撒睡,全由外婆一手包辦。張妍只負責「高質量的陪伴」。她也明白,這也是她一直都覺得養育女兒的過程無比美妙的重要原因。如今張妍的父母已經70多歲,精力和體力早就大不如以前。婆婆雖然稍年輕,但張妍沒有忘記,女兒出生時,尚未滿月,她就已和婆婆吵得差點得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