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把痛苦都忘記了,開心和賺的錢就留下。」講述台灣「慰安婦」的電影《蘆葦之歌》中,蓮花婆婆在經歷二戰和被騙到菲律賓當「慰安婦」後,在銀幕前道出70多年後的感受。電影紀錄6名耄耋之年的台灣「慰安婦」,二戰結束回台後,曾自責、被家人羞辱、經歷婚姻失敗等,透過參加治療工作坊重新接納自己。監製指電影是要以政治以外的角度探討「慰安婦」議題;導演更形容:「阿嬤(婆婆)活得精彩,就是對日本的控訴!」 跟時間賽跑 4主角已去世 電影拍攝時婆婆們平均年齡88歲,台灣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及電影監製康淑華解釋,構思此紀錄片時,「單純的覺得阿嬤在跟時間賽跑」,2011年導演吳秀菁(小圖)接到通知時,基金會為「慰安婦」而設的工作坊只剩下12名學員,「當時大概一年有兩位去世,執行長找我時候十分著急」。電影的6名主角,兩人在兩年拍攝期間過世,後期製作時再有兩人離世。 跟大部分講述「慰安婦」的紀錄片不同,吳秀菁沒有選擇控訴,而是記錄6名婆婆最後歲月:到日本抗議、拍個人婚紗照、參加過世姊妹的告別禮等,告訴大眾她們如何自我修復和修復跟家人的關係,以她們接納自我的努力和精彩生活作另類控訴。 中國、韓國以及其他曾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在「慰安婦」問題上立場堅定,要求日方道歉賠償,康淑華指台灣對此議題的立場卻沒有共識。 她解釋,1992年經婦援會認證調查的倖存台灣「慰安婦」58人,惟2001年有日本漫畫家引述台灣幾名企業家指「慰安婦」是自願參與,引發民間質疑她們受害者身分,加上不少台灣人認為日本統治台灣時有建設,故索償等力度不如其他地區。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高級策劃幹事陳文慧指出,港人不常關注「慰安婦」問題,康淑華說,基金會曾接觸過的其中一名「慰安婦」,曾被騙到香港「工作」。 《蘆葦之歌》為「第5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閉幕電影,今午2時半在圓方Grand Cinema播放最後一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