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時事點對點﹕人工島改填海法 涉違環評條款
知識增益﹕工程過環評 白海豚仍走
你識唔識﹕日通過安保法 鋪路出兵海外
配對題
選擇題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知識增益﹕刺身網店大增 不涉加工難規管

【明報專訊】網上購物成為潮流,加上香港門市租金昂貴,愈來愈多新店只做網購,有批發商稱近年刺身網店多了兩三倍。數年前引入網購的一田百貨認為,食品運送的冷藏問題未解決,與實體超市分別很大,故仍未敢在網上售賣刺身等新鮮食品。

由於監管網購食物的法例仍存漏洞,不少網店走法律漏洞,為市民健康帶來風險。消委會數字顯示,2015年首6個月已接獲61宗網購食物及飲品投訴,相等於2014年全年數字,2013年則有67宗。

運送處理不當 增變壞風險

消委會早前檢視40多間售賣新鮮食品的本地網店,發現難以分辨網店是否需要及實際領有售賣相關鮮貨食品牌照、許可或登記。消委會指出,撇除貨品本身質素,在訂購及運送過程中,有不少環節可以影響食品質素及狀態,包括貨品包裝、運送時冷凍措施、送貨方式等。如果其中一個環節處理不當,會增加食品變壞風險,呼籲消費者清楚考慮是否繼續以此方式購買食品,並留意網店背景及運送過程中涉及風險。

根據《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所有在港出售的食物,不論進口或在本地生產,必須適合供人食用,任何人無牌經營食物業亦屬違法。食環署對於食肆訂購食物和食材配料、接收、儲存、處理、解凍食物等都有要求,但對由網店運送(或經由代理運送)的環節卻未有清楚訂明要求。而食肆售賣刺身要申請刺身許可證(俗稱刺身牌),雪櫃及容器等俱受規管,但近年興起的網購日本直送刺身,卻未必受刺身牌規管。有網購平台如香港電視HKTVmall及在港有3萬會員的網上超市Oisix聲稱因無加工刺身,故不用領牌;亦有網店稱由進口到送至客人手上,刺身均密封包裝不經加工,因此不用取牌。食衛局及食環署均無正面回應事件,食環署只稱有定期在網上監察。

■相關概念

食品安全(food safety)

消費者權益(consumer rights)

規管(regulating)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市民網購刺身、肉類等需要冷藏的食材有什麼風險?

2. 不少網店利用法律漏洞,無牌售賣新鮮食材,試向政府提出三項建議,解決此問題。

參考資料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食品安全」:link.mingpao.com/18362.htm

2. 食物安全中心﹕www.cfs.gov.hk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51005BO.doc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點對點﹕網售食品鑽漏洞 或屬無牌販賣
知識增益﹕刺身網店大增 不涉加工難規管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