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追蹤傳染病有如查案,專查各種傳染病的瑪麗醫院微生物科,最為人熟悉要數常在鏡頭前排難解疑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但原來袁的徒弟、微生物學顧問醫生兼感染控制主任鄭智聰亦是多宗奇案的「破案功臣」。鄭最難忘2009年轟動一時的瑪麗毛霉菌事件,當時他不但走進藥廠查出毛霉菌的來由,更順帶揭發該廠為醫管局供應的酒精搓手液「落多驉v雙氧水,引致臭味難當。
明報記者 梁杏怡
曾隨師父闖淘大查SARS
剛取得今年醫管局傑出員工獎的鄭智聰曾連續3年獲提名機會,但次次都「耍手擰頭」,今次終接受袁國勇和瑪麗副院長徐錫漢的提名。
師父袁國勇從外科轉往微生物科,徒弟鄭智聰也是「中途出家」的微生物科醫生。他在1994年港大醫學院畢業後原專攻腸胃科,其後覺得內科較循規蹈矩,每天只巡房、「照鏡」,傳染病科卻可「行勻成間醫院」,不斷探索人類與微生物的鬥爭,於是愛挑戰的他於1998年轉了科。
鄭說,追查病源猶如「警察查案」,不能只坐辦公室,凡事要上前線親眼探究。2003年SARS時,袁國勇與人稱「神探」的時任衛生署顧問醫生曾浩輝,身穿全副保護衣走入淘大花園,其實旁邊還有鄭智聰身影,他隨師父四處追查,袁懷疑地盤風向有可能傳播病毒,眾人便頂荌疝襯咫W10多層樓視察天台。
入藥廠尋線索 破毛霉菌案
這種挑戰精神,在鄭智聰獨當一面後盡情發揮。2007年他升任顧問醫生,翌年兼任瑪麗感染控制主任,此後常遇奇案。2009年,該院一班血癌病人感染毛霉菌,更有人死亡,當時一度懷疑與病人食吃便利店的餅乾有關,於是他自掏腰包在深夜「500元又500元咁在便利店買(食物)」化驗。
後來病源鎖定在血癌藥別嘌醇,惟藥丸只有內芯驗出真菌,外圍卻無受感染,鄭智聰決定到訪歐化藥廠總部了解製能藥過程,證實內芯加工時不夠高熱,未能殺死真菌。
巧合是醫管局的酒精搓手液亦由歐化供應,鄭智聰常收到醫護同事投訴搓手液太臭,在查毛霉菌時便「順道」問藥廠老闆臭味的緣由,結果查出該批搓手液「落多驉v雙氧水。
2011年,瑪麗是首間爆發退伍軍人症的醫院,鄭智聰與工程部人員一同爬上30呎高的鐵梯視察天台水塔,發現已生鏽,最後在病房水喉找出病菌。為免影響醫院運作,他與工程部連開6晚通宵消毒水管。
鄭智聰曾3次拒絕提名,他解釋一直認為感染控制要靠團隊,但笑言今年找不到理由再拒絕,亦盼藉此機會,讓感染控制能獲管理層和醫護同事更多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