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力﹕孝義

[2015.06.05] 發表
(資料6)

【明報專訊】■資料1:電郵

忠發:

網上有不少同學批評現正舉辦的「孝道文化展」的展板內容,我仔細閱讀後,發現當中不少責難辭鋒犀利,難以回覆。

請你在校報撰文回應同學的責難,就被責問的三條孝義內容,逐一解釋其文化精神。再探討現今年輕人孝道淡薄的兩個原因,並條陳理據,細加論證。

中華文化學會顧問老師方心慧

2015年5月20日

——情境虛構

■資料2:香城中學「孝道文化展」展板內容

˙孝義知多點˙

父子有親

.父須慈子須孝,各有責任與義務,兒女不必絕對順從父母

孝親精神在心存尊敬

.由心而發敬愛與尊重父母,關心他們的感受,遇事徵詢父母意見

.凡事知會父母,外出旅遊須向父母交代去向

孝親需盡力奉養

.滿足父母所有物質生活的要求,使父母得享溫飽、安樂

.父母患病需悉心照顧,無微不至

孝親需揚名聲

.揚名聲,顯父母,使父母因自己的成就而感光榮

˙孝子的故事˙

曾參耘瓜

一日,孔子的弟子曾參在瓜田耕耘,不小心挖斷了瓜根,父親曾晢大怒,拿起手杖狠狠擊打曾參背部,打到曾參昏迷。曾參醒來後,怕父親擔心,於是到房中鼓琴以示身體無礙。孔子知道後十分生氣,命令弟子不要讓曾參見他。曾參的同學向孔子打聽緣由,孔子說:「曾參用身體承受父親的暴怒,但如果他死於父親盛怒之下,豈不是陷父親於不義?小小的責打可以承受,但若遇到大力杖打,便應該趕緊逃走。」

——情境虛構

■資料3:香城中學網上論壇

毛戴世:唉,學校最近舉辦的「孝道文化展」,某些內容有誤導之嫌,當中說到「兒女不必絕對順從父母」,然而子女順從父母乃天經地義之事,展板這樣寫好像教人忤逆父母,不尊重父母……

畢孝梓:我也認為展板內容偏頗失實,例如說孝順父母須「滿足父母所有物質生活的要求」,這好像說無法提供優質生活給父母的人便不算孝順,孝順似乎徒具形式,真令人失望。

李無晴:展板還提到孝順需做到「揚名聲,顯父母」。然而,不是每個貢獻社會的人都能名揚後世,難道得不到名聲就是不孝順父母嗎?

——情境虛構

■資料4:家長對話

方太:

李太,恭喜你!聽說你的長子入職著名會計師樓,前途一片光明啊。

李太:

唉,他每月尾給我家用,但他除了給錢,對我漠不關心。讀中四的兒子也一個樣,只懂要零用錢。上周六是我的生日,兒子一點表示也沒有,我不是要收什麼大禮,只要他們真心說句「生日快樂」、親手寫一張心意卡,我已心滿意足。

方太:

你已經很好了,我女兒上大學後半年沒回家,畢業後幾年一直在外地工作,近月我才得悉,她已經在巴西結婚兩年,別說徵詢父母意見,結婚大事連通知一聲都沒有,真令我傷心。

李太:

我們當父母的,不求子女用金錢物質孝敬,只望他們多關心我們,在社會踏實做人而已。

——情境虛構

■資料5:香城中學中華文化學會會議

仁正:想不到我們用心籌備的「孝道文化展」,被貶得一文不值。

忠發:仁正,不要灰心,我們在展板上沒有清楚交代孝道的文化精神,才會惹人誤會。

慕義:那我們現在該怎樣回覆網上言論?

忠發:方老師建議我在校報撰文,就被責難的三條孝義,逐一解釋其文化精神。

仁正:好,首先是「兒女不必絕對順從父母」,有同學以此責難我們,我認為他根本不明白儒家怎樣看待父子關係。

慕義:父子有親即父子之間有孝義,儒家認為父子關係應該是雙向的,而非單向的盲目服從。

仁正:對,父母與子女各有責任與義務,父母要對子女慈愛,而子女則要孝順父母,假如父母不善待子女,或者命令無理的話,子女大可不順從啊!

忠發:慕義、仁正,你們都說得很好,孔子在「曾參耘瓜」的故事中就指出,盲目順從父母的意思,甚至因此丟掉性命,有時會陷父母於不義。

仁正:奉養父母方面,我想忠發撰文時,要指出供養父母的目的是表達孝心。

慕義:沒錯,如果不是真心誠意,供養也只是一種形式,並沒有意義。其實展板也有提到孝親精神在於心存尊敬以及關心父母,只是同學沒注意到而已。

仁正:還有,不是說子女以華衣美服來奉養雙親才算孝,只要盡己所能侍奉雙親,便是孝順的表現。

慕義:最後一點責難似乎很難回覆,仁正你想到嗎?

仁正:讓我想一想……忠發,你有想法了?

忠發:據《孝經》所載,「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我們做人處世要依遁正道,不做令父母蒙羞的事,就能樹立個人名聲,使父母以你為榮了。

仁正:忠發你說得很好,堅守正道、不做壞事,人人都可以做到。

慕義:終於想好怎樣回覆了,忠發,接下來就靠你執筆了。

忠發:沒問題,我今晚撰文向同學解釋清楚。

——情境虛構

■資料6:剪報

台灣演員柯震東及本港藝人房祖名在內地因吸毒被捕,房祖名父親成龍在微博留言說,對兒子的事感到非常憤怒和震驚。他說作為公眾人物,覺得羞愧;作為父親,覺得心痛。他更稱,自己教子無方,也要負起責任,並替祖名一起向社會公眾道歉。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文字整理:陳麗平

顧問教師:吳國榮

圖:資料圖片

更多教育
作戰攻略﹕給同學的信——誰明金句心?
【明報專訊】各位同學: 今期續談金句與哲理。我試以2015年的閱讀卷為例,闡述金句其外,哲理其中的積極意義。不論寫作與閱讀,倘能洞悉其... 詳情
文化情報﹕香港文學季活動
【明報專訊】由香港文學館主辦的本年核心活動「香港文學季」,首屆主題為「書在人在」,除了舉辦書評比賽,更徵集詩歌,紀錄文學季創作成果。獲選詩作... 詳情
【明報專訊】■閱讀文言 ◆語譯填充 a 距離 b 突然 c 跑上去/快步向前走 d 送走/打...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