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生需要看80至100張腦部電腦掃描橫切面影像,才能判斷病人是否中風。理工大學研發了電腦系統,可在3分鐘內讀取掃描影像,並藉分析腦部組織密度判斷病人是否中風,準確度達九成,與專科醫生相若。研究團隊期望將系統引入公立醫院,協助非專科醫生斷症,並辨識出不明顯的初期中風個案,避免漏診。 盼助公院非專科醫生斷症 負責有關研究的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系主任鄧福禧指出,中風影響血液在腦部的流動,病人腦部出現充血性中風的地方,腦組織密度會較高;出現缺血性中風的地方,腦組織密度則較正常低。惟上述密度變化很細微,非專科醫生用肉眼看可能會「睇漏眼」。理大的系統可以在腦掃描影像中點出疑中風位置及提示醫生觀察,希望助非專科醫生減少漏診,把握治療的黃金3小時,提升病人存活率。 研究團隊蒐集公立醫院52組病人腦掃描影片,當中中風及正常樣本各佔一半,再藉電腦系統偵測各樣本是否有中風問題,結果準確率達九成,與專科醫生相若。鄧強調,該系統只是向醫生提供第二意見,醫生仍需按正常程序看電腦掃描及作最後判斷。 有關系統正待公立醫院審批,才可在醫院使用,鄧補充,盼將來可將分析結果加入雲端技術,讓醫生透過手機閱覽;現時醫院已有相關資訊保安系統,醫生需將手機連接至指定裝置並輸入密碼,才可在手機看病歷。 他又指該偵測中風系統內置人工智能技術,每次輸入掃描影像,結合專家的回饋,就可從經驗中學習,提升其準確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