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南非不是首次發生排外騷亂,排外情緒也非南非獨有。例如過去20年歐洲穆斯林人口大增,但近年穆斯林在外界的形象受極少數極端分子影響,加上移民到當地引發資源分配、治安等爭議,歐洲多國陷入「恐伊斯蘭」情緒,法國和德國過去一年出現針對伊斯蘭移民的示威。英國右翼獨立黨也致力推動英國脫離歐盟,並嚴格控制移民人數,他們認為移民會損害國家價值和身分認同。
由拒絕他者確立群體自我
「排外」(xenophobia)又稱仇外、懼外,即對「外來者」的恐懼 。不同因素可引發排外情緒,其一是縱使移民或已落地生根,社會仍不視他們屬於該社會,由此引發敵意和暴力行為;其二是文化因素,如針對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如語言的影響。
每個國家/地區出現排外懼外的現象,都有其獨特歷史文化和政經社會因素,但當中也有一些共通點。劍橋大學人類學家Franck Billm表示,將一些「負面素質」標籤加到鄰邦,往往是一個群體建立「自我定義」的常見過程,「一個群體傾向以自己與他者的分別去定義自己,通常好的素質都會歸於自己、差的則會歸諸別人」。
恐懼或無憑據 以偏概全
但懼外排外現象的不同之處,在於它還帶有強烈的恐懼感、擔心自己正面臨存亡威脅,儘管這種恐懼情緒未必有合理憑據。伴隨懼外排外的,往往是嚴重偏頗的觀感印象及過激的行為反應,一如南非近日的排外騷亂。然而,為支持偏頗的觀感印象,排外懼外往往需要「雙重標準」及「選擇性舉例」,無視或淡化不利「懼外論述」的例子,又或以偏概全地將個別外來人的不當不法行為擴大為對整個族群的指控。
■相關概念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社會衝突(social conflict)
移民自由(freedom of migration)
本土身分(local identity)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指出各界如何回應今次南非的排外騷亂?
2. 「全球化助長各國的排外情緒。」你同意嗎?解釋你的意見。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 郭濟士,〈國際評論:從南非蒙古越南看排外懼外共通點〉,《明報》,2015.04.21
2. 郭濟士,〈國際評論:「南非不屬非洲」
排外迷思〉,《明報》,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