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什麼同學認為遊行示威未能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呢?同學在文章中只以政府政策的改變作為生活素質提升唯一的指標。因此,當同學看見新界東北發展的大方向沒有改變、政改方案依然離不開人大8.31框架之時,加上親政府的建制派壟斷議會此現實,令政府政策看來難以動搖;於是,包括遊行示威在內的社會行動似乎不易令政府政策改變,因而同學得出生活素質未能提升的結論。 不過,就以同學所提的兩項事件為例,政府政策真的絲毫沒有變化嗎?要不是2012年中開始,大批新界東北的原居民及非原居民、農戶、民間團體等進行一連串的社會行動,社會大眾不會這樣了解進而更關注新界東北發展的種種問題。雖然未能令政府撤回東北發展計劃,但已迫使政府公開更多資料、修改發展計劃、延長諮詢時間等等,實質地令當地居民暫時能繼續維持現有的生活模式。 社會行動同時令市民大眾對本地農業有更深入的認識與認同,從而令地產商在收回農地時亦須考慮公眾的反應對企業形象的影響,因此,當地農戶與居民的生活,其實在大眾市民的共同監察下,得到更大的保障。因此,雖然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仍然存在,但當中的具體內容,已因民間抗爭行動引發的社會關注,而令政府在不少政策細節上作出改變與讓步。當然,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受影響居民現在與未來的生活條件,仍須具體衡量。 然而,影響生活素質的因素不止限於物質上的民生經濟條件,同時人民心靈上的滿足感、對所處社群的參與度及歸屬感等等,也是影響生活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正如同學所提及,有青少年參與佔領運動,他們正是追求心靈方面、政治權利方面更高的生活素質而來。表面上,佔領運動沒有推翻8.31決定,但若青少年沒有參與佔領運動的權利及機會,他們的無力感、政治疏離感將會更大,那麼他們會否生活得比今天更不快樂呢? 當然,硬把參與社會行動與生活素質扣連討論,其實是考試模式的思維,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的語言。其實某程度上,同學的文章是討論遊行示威對政府施政能發揮多大的影響力。而我最後的總論是﹕同學似乎低估了大眾的力量,也忽略了政府於施政過程中,已因應民意民情而作出些微的調節及改變。活在極權下的人民尚且繼續抗爭發聲,身處資訊開放言論尚算自由的香港,我們沒有條件說社會行動「沒有用」吧! 文﹕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科主任 張銳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