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研究發現,逾三成半向不育診所求診的不育男性被診斷為「無精子症」,即精液內完全找不到精子;五成求診者有精子量不足、精子活躍度較低等問題,成因之一是「精索靜脈曲張」導致睾丸無法正常製造精子,有兩成不育男性因此不育;另有一成人先天無輸精管。負責研究的醫生指出,無輸精管者無法以「搭橋」技術解決不育,只能直接取精助人工受孕。
四成不育原因不明
瑪麗醫院的男性不育診所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間,評估387名新症患者,患者平均年齡為37.2歲,不育的中位年期長達3年。研究指出,一對伴侶在一年內定期無避孕下性交,仍然無法懷孕,即屬「不育」,受影響夫妻佔全球15%,而男性因素導致不育的病例亦佔五成。
針對不育的男性患者, 研究發現36.2%不育男性(約140人)被診斷為「無精子症」,即精液內完全沒有精子;同時有48.3%(約187人)精液參數異常,包括精子數量不足、形態有異或活躍能力較低等問題。
至於導致上述不育症狀的原因,20.9%來自「精索靜脈曲張」致睾丸無法正常製造精子,及分別有8%是「先天無輸精管」和「青春期後腮腺炎」(腮腺炎痛毒可引致睾丸炎),另有7%是勃起或射精功能障礙所致。不過,高達40%的不育成因為不明,屬特發性(見表)。超過66%不育男性選擇輔助生殖治療,如透過直接取精助人工受孕,另有12%以手術矯正不育情G。
無輸精管只能直接取精助育
研究團隊的泌尿外科專科醫生何崑崙解釋,由於不育診所接收個案屬嚴重病患,無精子症患者的比例才會較高,並指現時整體「無精子症」者僅佔整體男性人口的1%,一般亦只佔不育男性的10%至15%。
他補充,無精子症可分為阻塞性及非阻塞性,前者與精子無法輸出有關,即先天無輸精管、尿道炎或附睾丸發炎等成因;後者則是睾丸無法正常製造精子,例如精索靜脈曲張、青春期後腮腺炎、藥物或基因問題所致。不過,他指若男士先天無輸精管,是屬於不可逆性的不育情G,無法以「搭橋」等手術解決,必須取精助育。
部分生髮藥礙製精子
另外,何崑崙指出部分藥物可致男性不育,而口服的生髮藥內有抑制荷爾蒙的成分,若連續服用4至5年,亦會影響睾丸製造精子,建議男士最好在成家生育後,才開始服用此類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