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敦煌石窟是歷史悠久和文化價值巨大的佛教石窟遺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東千佛洞等八大石窟,其開鑿及塑繪年代上起十六國時期,下至清代,延綿十多個朝代橫跨逾1500年。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所屬石窟中規模最大、延續時代最長和藝術價值最高,屬敦煌石窟中最突出。由於石窟藝術吸取了不同朝代和地域的文化養分,洞窟的建築、壁畫、彩塑及文獻多姿多彩,被譽為「中世紀的百科全書」和「牆上的圖書館」。 敦煌莫高窟在1987年成為中國首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蹟。早於清乾隆年間已有朝廷官員到敦煌考察,後來清末和民國局勢動盪,無法作完整保存。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籙無意中發現一個方形窟室,內藏歷代文書和紙畫等5萬多件文物,即現今著名的「藏經洞」。其發現亦引來外國關注,英國探險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深入敦煌走訪莫高窟,利用王道士的無知,以廉價購下藏經洞5箱出土文物,部分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令文物流失海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