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佔領行動」持續,加上考評局剛發放《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通識科再度被社會高度關注及「政治化」。圖為早前金鐘佔領區,義工為學生提供通識義教。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常識天下﹕與世無爭瑞士人
玩勻全世界﹕永久中立尚和平
常識天下﹕領事送書啦!
新聞焦點﹕太空旅遊路漫漫
答案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集師廣益﹕通識政治化熱潮

【明報專訊】「雨傘運動」持續多天,加上考評局剛發放《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下稱《報告》),通識教育科再度被社會人士高度關注及「政治化」,或許如他們所表示,對通識教育科的關注或意見非因是次社會運動而起,無論如何,通識教育科「被政治化」成了社會熱門話題,故借此平台與同學一起再度認識、思考本科,同時避免因坊間一些流言,製造不必要的修讀壓力。

有報章指考評局的5級示例多為不支持港府的例子,未達至正反兩面平均分析,令人擔心評卷員評分時或受到考生政治立場影響;此外,亦有立法會議員指《報告》表示「相當多的考生誤將法治等同於執行法例,部分更只是把法治詮釋為遵守法律」是大錯特錯,令人誤以為不遵守法律才是法治。

「政治立場致評卷偏頗」屬誤解

關於前者,實屬多時的坊間誤解,一來評卷員要有所偏頗評分,在評卷機制上實有難度,而且有關說法不符合評核原則,如若不相信評卷員的專業,其他科目亦有可能產生這方面問題 。而現時所謂較多「不支持政府例子」作為5級的示例,會引起擔憂,但反過來一想,若較多「支持政府例子」作為5級示例,豈不一樣有被懷疑的道理?

另一方面,筆者對後者的評論感到疑惑,如果有關議員的原意是指通識教育科誤導學生違法,看來《報告》的結果已經幫忙解圍;若從語意邏輯理解,從上述說話,亦難以理解為「法治等於不遵守法律」。再者,從概念教學出發,無疑法治不可能單單指遵守法律 ,不少法律學者的觀點亦指出法治更多的理解層面。

更有趣的是,該議員表示「一名理科生不能應付通識,就算其餘選修的理科成績很好,都無法入大學。不同人適合不同科目,應該讓他們選擇」、「目前這科包括很多元素,學生學得太多,教師也要應付很多,連世貿的貿易壁壘都包括在內」。未知議員何故患上「通識驚恐症」,凡與「通識」有關的,都算在學科頭上。上述的例子,其實都不是某科的「專利」,試問同學數學成績不及格,而其他成績優越的話,是否仍應予以大學學位?此外,議員所指的學習內容太多太廣,正好與另一建制議員的論調相反,她指香港的通識教育科是A貨,又指通識教育科的問題是缺乏內容,令學生基本知識水平下跌。對比之下,他們的意見有相衝突之處,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在筆者認知,接近全部)建議刪除通識教育科或將之變為選修科的人,多為教育界以外,又或是對該科沒有深入認識者。

勿因政治目的犧牲學習

除了一些課程、考評評論以外,最近更有一些富有「政治色彩」的評論,指「外國勢力通過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美國中心為學界製作通識教育科教材,散播美式價值,控制學生思想,並同時作大量培訓,策動港版顏色革命」。網上部分論壇更指該中心「已壟斷香港的通識教學教材」。如此看來,這方面的擔心似乎基於政治緣故比較多。當了多年通識教育科教師,印象中從沒收過上述中心的資訊,遑論教材被壟斷,對於「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的尊貴社會人士,一時強推一時狠批,除了最後提及的擔心以外,實在未能明白其所為。不過,誰將課程政治化?誰給學生製造更多、更大的壓力?相信同學自己也非常清楚。

作為一個通識教育科教師,筆者的心願只是希望課程歸課程、政治歸政治,社會人士不要因一時的政治目的而犧牲學生的學習,甚或推動教改,即使課程會討論時事政治,影響絕對不及由政治手段處理課程。最後,只能引用李慧k的一句說話作結:「相信就會見到證據,唔相信就話生安白造。」

■關鍵字:雨傘運動、考評局、政治化、通識教育科、法治、遵守法律

文︰中聖書院 程斃v老師

 
 
今日相關新聞
集師廣益﹕通識政治化熱潮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