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一直是人類史上一大殺手,無論中世紀的黑死病,還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都導致大批人死亡。西非伊波拉疫情爆發後遲遲未受控,這種過往只在非洲肆虐的病毒最近更登陸美國及歐洲,突顯隨茈球各地人員交往日趨密切,疫症日益難防截。今次事件同時揭示全球衛生機制漏洞,面對病毒全球化的威脅,人類是否有足夠能力應對?本報將一連兩日探討。明報國際組
西非伊波拉爆發首宗個案去年12月在幾內亞出現,1名兩歲男童相信接觸過帶毒蝙蝠染病死亡,他的家人隨後相繼病發,由於西非葬禮有撫摸屍體的傳統,病毒便透過葬禮傳播到其他村落。事件除了再度突顯人畜共通傳染病對人類的威脅,衛生專家向本報指出,醫療系統脆弱加上政府失信於民,是構成伊波拉病毒傳播的「完美風暴」。
全球新傳染病 六成源自動物
伊波拉在西非爆發或跟當地地理及習俗有關,但人畜共通傳染病其實頗普遍跟農業密集及城市化有關。英國《觀察家報》報道,1940年以來全球出現約400種新傳染病中,超過六成的病源都是動物。令人意外的是,這些新傳染病的源頭不少是美國與澳洲等發達國家,這也許與它們有較完善的監控及通報制度有關。
人畜共通傳染病爆發日趨頻繁,傳染病學家認為有很多原因﹕人類入侵野生棲息地有增無減,人口跟禽畜跟病毒源頭野生動物的接觸增加;城市化及交通日益方便,亦令病毒傳播愈來愈容易大規模傳播,豬流感2009年4月首次在墨西哥出現,只消一星期便抵達倫敦;傳染個案增加令病毒變種機會大增,哈佛大學專家蓋爾(Stephen K. Gire)8月在《科學》發表研究指出,西非伊波拉病毒已出現341個變種。
2012年著有Spillover一書探討動物傳染病疫症的逵曼(David Quammen)警告,若西非個案繼續上升,病毒變種機會便會增加,變得更適應及易於傳播,例如減低患者死亡速度,增加感染他人的機會。
伊波拉不受控 變種威脅日增
為防新殺手出現,專家近年嚴密監控病源體,牛津大學傳染病生物學家貝克(Stephen Baker)便在越南胡志明市展開病毒追蹤計劃,其團隊每隔6個月便蒐集1000名在農場、市集及屠場工作人士的血液樣本,又蒐集附近的家畜以至老鼠的血液及糞便樣本。一旦有新病毒出現,這些數據便可以幫助科學家判斷風險及追蹤病毒,再加上病人醫療及外遊紀錄,醫院便可以集中力量阻止病毒傳播。
雖然如此,病毒爆發仍然防不勝防,一旦爆發地在醫療系統落後的地區,更難以收拾。西非伊波拉疫潮正反映此點。當地信仰令不少人阻撓政府及醫護人員接走病人醫治,然而政府管治差劣可能才是問題癥結所在。
專研公共衛生政策的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系教授戈斯汀(Lawrence O. Gostin)向本報指出,與其歸咎於西非傳統習俗,不如說人民不信任政府才是關鍵。他稱,爆發疫情的國家都經過內戰或社會騷亂,人民吃過政府不少苦頭,當地政府一直未能提供醫療等基本服務,疫情開始後亦未能教導公眾。他說﹕「要對抗伊波拉,對政府及醫療系統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脆弱的醫療系統、公眾不信任再加上拙劣的公眾教育,三者合起來形成了促進伊波拉傳播的『完美風暴』。」
政府未取信於民 成抗疫死穴
早在今年4月便宣布西非伊波拉疫情「史無前例」的無國界醫生也指出當地醫療系統脆弱。無國界醫生地區傳訊經理李碧君向本報指出,塞拉利昂等地醫療系統落後,令疫情監控出現漏洞,連世衛亦承認利比里亞個案可能被低估。李碧君形容,當地其實亦醞釀「醫療危機中的危機」,因為伊波拉令不少醫護受感染死亡,不少醫院已無法提供服務,將影響日後的醫療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