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印度兒童權利活動家薩蒂亞爾希(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在辦公室與工作人員吃甜食慶祝。(路透社)
放大
 
圖為薩蒂亞爾希在印度拉加斯坦省的Bal Ashram被解救童工收容中心,與兒童合照。(網上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伊波拉恐像愛滋病蔓延全球
美議員醫生促禁西非航班訪客
機上戲言患伊波拉 美漢累街坊
死亡人數突破4000 恐成國際危機
摩洛哥冀押後明年非洲盃比賽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國際
 薩蒂亞爾希傳承非暴力抗爭

印度兒童權益活動家薩蒂亞爾希30多年來默默耕耘,拯救兒童脫離苦海,帶他們踏上求學之路,早已受和平獎評選委員會關注。

諾貝爾研究院主任倫德斯塔德(Geir Lundestad)接受《印度時報》專訪,指薩氏過去5年一直被列入競逐人選,薩氏奉行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抗爭理念,他獲獎也有彌補和平獎未能及時頒予甘地的遺憾之意。

棄高薪厚職 耕耘30年

薩蒂亞爾希1954年出生在印度中央邦,早年攻讀工程學,畢業後任職電子工程師。1980年,他放棄高薪厚職,參與創辦「拯救兒童運動」(Bachpan Bachao Andolan)並出任總幹事,其後再創立不同的推動兒童教育機構,多年來致力根除國內走私兒童和童工問題,建立了龐大的志願者網絡,拯救小人蛇並協助他們接受正規教育。他與妻子育有一子一女,現居於新德里。

薩氏在運動網頁解釋,童工導致長期貧窮、失業、文盲、人口爆炸等社會禍害。今年6月他接受《印度時報》訪問時自言個人哲學是「我是兒童的朋友」。他說:「我不認為任何人應該視兒童為值得可憐的物體或施捨,這是老一輩的措辭。人們經常將孩子般的行為與愚蠢和傻笨連繫在一起,這種思維需要改變……他們是天真無邪、直接、沒有偏見,我會將兒童與簡樸連繫在一起,我想我與兒童的友誼比其他人有更深的含意。」

彌補甘地未能獲獎遺憾

薩氏仿效甘地,帶領不同形式的和平抗爭。倫德斯塔德指出,錯過頒予甘地是和平獎的最大遺漏,其後一些得獎者如馬丁路德?金、達賴喇嘛、昂山素姬及今年的薩蒂亞爾希,都受到甘地的強烈影響,「透過頒獎予在現代活躍使用甘地學說的人,算是我們嘗試修補圍繞他的一些錯誤」。

 
 
今日相關新聞
17歲馬拉拉奪和平獎
馬拉拉毋懼子彈 爭教育權
薩蒂亞爾希傳承非暴力抗爭
年輕獲獎惹爭議 專家憂負擔太重
評審冀鼓勵印巴實現友愛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