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普魯斯特 法作家奪文學獎
201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昨日公布,法國新寓言派歷史小說家莫迪亞諾奪得桂冠,成第15名獲獎的法國作家。評審委員會讚揚他善於運用記憶的藝術,重現最難以捕捉的人類命運,並揭露法國在二戰德軍佔領時期的生活世界,堪稱「當代的普魯斯特」。
得獎反應﹕覺得不太現實
69歲的莫迪亞諾得獎後第一反應是「覺得有點不太現實」。他在記者會上說﹕「我很想知道他們為何會選我……沒人可以成為自己的讀者,尤其是我覺得自己45年以來一直在寫同一本書。」
莫迪亞諾1945年生於二戰剛結束的巴黎市郊,父親是意大利猶太裔商人,與德國秘密警察組織蓋世太保有關,母親是來自比利時的演員,一家人聚少離多,加上相依為命的弟弟早逝,複雜的家庭背景對其創作方向影響甚深。他自言,二戰德軍對法國的佔領是其「成長的土壤」。
莫迪亞諾自幼喜愛文學,高中時期的幾何學老師、法國作家凱諾(Raymond Queneau)將他引薦給法國著名出版社Gallimard,是他的文學路上一大助力。他升讀大學1年後便退學專心寫作,1968年推出處女作《星形廣場》一鳴驚人。這部作品反映社會現實,含有諷刺的反猶主義情節,在德國獲推崇為後大屠殺時期的巨著。
處子作獲譽後大屠殺期巨著
二戰德軍佔領法國時期的歷史是莫迪亞諾主要創作靈感,作品環繞記憶、身分、時間與愧疚等主題,描寫在恐懼、曖昧不明的氣氛下,小人物在大時代身不由己的悲哀,並探索當今人類存在與周圍環境、現實的關係。
他被譽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文筆純正、鋒利,不時將歷年蒐集的訪問、文章或筆記內容融入作品當中,虛實交錯,逾30部作品幾乎每一部都引起巨大迴響,最新作品Pour que tu ne t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為使你不會在社區迷路)本月面世,講述主角收到一個陌生人來電,勾起一段原已遺忘的往事。
描繪德佔歷史 環繞記憶身分
莫迪亞諾曾在1972年獲得法蘭西學術院小說大獎,1978年又獲法國文壇最高殊榮龔古爾文學獎,2012年再摘下奧地利國家歐洲文學獎。除了小說作品《環城大道》、《暗店街》等代表作外,他亦涉足兒童文學與電影劇本創作。1974年,他與法國導演路易馬盧合著電影《拉孔布?呂西安》劇本。由於述及法國人自願向納粹投誠,曾惹起爭議。
負責評審的瑞典學院常任秘書恩隆德(Peter Englund)指出,莫迪亞諾在法國家傳戶曉,認為他猶如「我們這時代的普魯斯特(名著《追憶逝水年華》作者)」。法國總統奧朗德發表聲明,恭賀莫迪亞諾獲獎,認為獎項肯定了他一系列探索記憶幽微與身分複雜之處的作品。
莫迪亞諾獲獎並非完全出乎意料,博彩公司賠率顯示他得獎機會僅次於肯尼亞作家提昂戈(Ngugi wa Thiong'o)、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及白俄羅斯記者兼散文作家阿列克西耶維奇(Svetlana Aleksijevitj)(1賠8)。他將獲8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8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