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綜合能力﹕學校政策 的透明度
綜合能力﹕寫一寫
潮看中化﹕整容是東方社會禁忌?
文化解碼﹕頭髮的重要
參考答案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學習要點﹕通假

【明報專訊】古人行文,經常棄「本字」(本來表達某義的字)不用,而借用意思無關的同音或音近字來表達。這種用字現象稱為「通假」,而被借用的字就稱為「通假字」。例如,「扛、擔」義的本字為「何」(粵音賀),《說文解字》:「何,儋(同「擔」)也。」),可證。古書常棄本字「何」不用,而借本來表「荷花」義的同音字「荷」來表達,本篇「以杖荷蓧」的「荷」就是通假字,表「扛、擔」義。

又如,本篇「植其杖而芸」的「芸」本來是香草的名稱(後世稱為「芸香」),這堶犮峔荋壎N本字「耘」(《說文解字》作「」、「」,釋作「除苗閒(同「間」)穢(雜草)也。」),表「除草」義,所以此例的「芸」也是通假字。

要注意的是:

(1)本字(A)和通假字(B)之間的關係一般表述為「B通A」,如「荷」通「何」、「芸」通「耘」;

(2)古書堙A通假關係通常是單向的,即「B」可以通「A」,但「A」未必可以通「B」,如「何」不能通「荷」,「耘」不能通「芸」;

(3)本字和通假字之間,讀音(聲母、韻母)必須相同或相近,並且意思上毫無關係;此外,判斷某字是否與另一字通假,只能根據古音,而非今音;

(4)通假為古人的用字現象,只能根據古書用例來歸納。說某字通另一字,必須信而有徵,有實例可尋,不能純粹以古音相同、相近來證明。

■實戰篇

1.請判斷以下的陳述。

a.丈人說子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訓斥他既懶惰,又不夠聰明。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b.孔子使子路「反見」丈人,是為了答謝丈人的款待。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2.在本篇中,「長幼之節」、「君臣之義」、「欲→其身」分別指什麼?

(答案見另文)

 
 
今日相關新聞
閱讀文言﹕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語譯填充:
學習要點﹕通假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