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阿拉伯之春
放大
 
放大
 
放大
 

[昔日明報]

 
國際
 求變新世代動搖舊秩序

2011年,埃及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推翻獨裁穆巴拉克;同年西班牙「憤怒者」發動全國示威,抗議經濟緊縮政策;美國多個城市則爆發針對金融霸權的「佔領」運動。這些運動的特色都是「千禧世代」擔當主力,他們不滿固有秩序,通過互聯網廣結志同道合者付諸行動。另一邊廂,世界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後,既有政經秩序與權威日趨脆弱,但新的秩序仍未成形。在世界處於新舊交替之間,求變的世代帶來什麼衝擊?他們又面對怎樣的困局?本報將一連兩日探討。明報國際組

千禧世代泛指2000年後才踏入成年的一代,即現時18至30多歲的年輕人。歐美近年有不少相關研究,試圖整理出這世代的特色,分析他們會如何影響世界。其中一項觀察是千禧世代求變心切,亦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周邊事情。

千禧世代逾半不信任建制

西班牙電訊(Telefonia)去年針對全球千禧世代的調查便印證了此一觀察。該調查發現,52%千禧世代認為身處國家的政治體制不能代表其信念及價值,其中歐洲持有關態度者為65%,北美洲持這樣態度的為53%,拉美為63%。調查亦發現,多達62%受訪者自信能在地區層次發揮影響,有45%受訪者更進一步相信,個人參與能夠影響現行的政治體制。

美國近年的政治及社會運動發展都反映這一趨勢。1993年至95年間在美國統籌「新公民運動」、一直在美國等地策劃公民參與的明尼蘇達大學高級研究員博伊特(Harry Boyte)向本報說,根據其觀察所得,千禧世代渴求的是「不一樣的政治」,他稱之為「公民政治」(citizen politics),其重點在於跨越差異,合作處理醫療、環境、教育等社會頭號問題。

新公民運動探求不一樣政治

千禧世代的威力,可見於2008年美國大選。奧巴馬當年勝出,年輕選民便扮演了關鍵角色。但歐美社會同時受金融海嘯重擊,普羅大眾經濟負擔日重。面對未明前路及社會不公,歐美青年在2011年紛紛走出來抗議,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便是一例。曾著書分析美國千禧世代的學者威諾格拉德(Morley Winograd)及海斯(Michael D. Hais)指出,千禧世代相信個人應在地區層面上組織起來,以建構一個更「開放、公平及以社區為本的世界」。佔領華爾街運動沒有領袖,橫向組織,便反映出千禧世代社會運動的特色。

新世代求變心切,不期然令人聯想起歐美1960年代的學運。美國學者福山最近指出,美國的「政治腐朽」嚴重,並悲觀預言除非有外在震盪,否則難以改變。

時局多變 改革成效難預料

世界是否較難改變?美國60年代學運領袖、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吉特林(Todd Gitlin)向本報坦言「不知道」,但他指出,當前世界較60年代不穩定。他分析道,與1960年代相比,現時運動訴求多樣,沒有主調,1960年代先後見證民權運動、核威脅和越戰等,「整個社會都受道德感召,運動參與者比較容易向外界解釋,時間日久能夠分化精英階層,促成改革」。相比之下,現時各種運動訴求不一。此外,60年代雖然受冷戰陰霾籠罩,但冷戰同時也有穩定作用,現時世界卻是現有機制都受到質疑,經濟金融體系亦趨不穩定,「我們的世界愈來愈難以預料」。吉特林評估,最有凝聚力的社會運動,將是對抗氣候變化的運動。

2011年的多場運動雖未能真正動搖固有秩序,但新世代的政治覺醒已開始改變公民參與模式,上月蘇格蘭公投的政治動員便反映這一趨勢。蘇格蘭獨派一直積極投入社區事務,促進參與及討論,其支持者不少是千禧世代。上月曾到蘇格蘭觀察投票的博伊特稱,蘇格蘭獨派的動員側重「公民賦權」,正反映一種新的公民參與正冒起,能為各地特別是年輕人的公民參與提供示範。

 
 
今日相關新聞
求變新世代動搖舊秩序
網絡築起「全球公民」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