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報道:我們知道耍猴人是在年少時。那年月,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電影院裏經常放映的就是新聞簡報、樣板戲,真正讓人開心的電影也就是《地道戰》、《地雷戰》,能讓當時的孩子樂呵樂呵。此外,就是在街頭遊蕩的耍猴人了。
看見猴子,大人孩子都很開心,因為它和我們人長得太像了,還那麼的鬼精靈。隨着年齡的增長,耍猴人在城市裏也好像很少見了,偶然看到他們的身影也是匆忙一現不能停留。
2002年6月。當時在洛陽火車站東站拍攝,看到幾個耍猴人托着幾隻猴子在趕路。記者騎摩托車追到鐵路邊才攆上他們。這4個人是記者最早認識的耍猴人,領班的叫葛洪興。我們約定,收秋的時候去新野縣他們村裏找他。
等到金秋10月,記者趕到了新野縣樊集鄉冀灣村。好不容易才找到葛洪興的家,但是他卻躲着不見。無奈中,記者找到了與冀灣村臨近的另一個村子鮑灣村的黨支部書記鮑白祥。鮑支書是個老支書,年輕時是一名空降兵。對他講明意圖後,鮑支書很快找來了鮑灣村猴場的老闆張雲遙。張雲遙30多歲,也是在江湖上耍過猴賣過藝的耍猴人,有着江湖人的豪爽義氣,當時辦有一個自己的養猴場。
認識張雲遙後,在他的幫助下,記者才認識了與張雲遙同村的老楊,並得以進入到這個江湖耍猴人的群體,拍攝他們的真實生活。在之後的幾年裏,記者和這些牽着猴子走江湖的耍猴人結下非同一般的友情。
8年來,記者和老楊的關係如同親戚一樣密切融洽。
8年來,記者時常的去各地找老楊跟着他們行走江湖,扒火車露宿街頭橋下。
8年來,他兒子從跟着他耍猴到外出打工、到娶妻生子。8年來,他女兒從學生到打工妹、到嫁夫生子。8年後,記者發現拍攝的老楊長像愈來愈像猴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