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嚴重肝病患者需換肝救命,但屍肝難求,唯有靠身邊人捐活肝。50餘歲患乙肝男子去年初患感冒,疑服中藥引發急性肝炎,4子女為救父爭相捐肝,終由就讀港大護理系二年級、最健康的19歲幼女嘉雯,以「爸爸大家都有份」說服家人,大膽捐出三分之二右肝救父,平日各有各忙的一家人,因此變得親密。立志成為白衣天使的嘉雯,住院期間曾因煩悶落淚,幸得巡房護士安慰開解,讓她感受護士關愛病人的重要。明報記者 梁杏怡
現年20歲的港大護理系二年級生羅嘉雯憶述,50餘歲的父親本身是乙型肝炎病毒帶菌者,過去一直身體良好,但去年1月底患感冒,曾服食中藥,疑因此引發急性肝炎。她引述當時醫生所說,其父病情只會慢慢惡化,因此建議換肝,但羅父當時病情未算最嚴重,家人擔心他惡化前也未能排到屍肝,遂考慮活肝移植。
「爸爸大家都有份」說服兄姊
嘉雯與3名兄姊都符合捐肝條件,4人亦主動要求捐肝,長姊更稱「屋企有事應由做大的揹起」,但身為老么的嘉雯覺得,兩名姊姊有工作負擔,讀大三的哥哥又要應付考試,自己從小身體最健康,遂以自己的護理系專業說服兄姊,「當時我說,爸爸媽媽大家都有份」,兩周後,當時19歲的她終大膽肩負起重任走進手術室。
原各有各忙 現愛留家吃飯
羅父體重有65公斤,肝臟比較大,僅50餘公斤的嘉雯最後捐出了三分之二右肝,幸身體復元良好。羅父留院一個月逐漸康復,目前在家休養。
手術令嘉雯的家庭生活起變化,原任職裝修工人的羅父,以往是家庭支柱,每日辛勞,羅母要工作幫補家計,4姊弟妹長大後各有各忙,平日甚少溝通,換肝事件反令一家人更親密,現時4姊弟妹喜歡留家吃飯,更加關心對方。
嘉雯立志成為白衣天使,她從小身體健康無大病痛,首次以「病人」身分到醫院即要捐肝,體會到病人住院苦楚。嘉雯在手術後留院10日,首三四天要臥牀,終日發悶呆着,情緒低落忍不住落淚,巡房的護士即前來安慰,與她聊天打發時間。
住院獲啓發
盼做「不止派藥打針護士」
嘉雯說,平日在課堂中學習到護士除了檢查、派藥打針外,還要時刻留意病人的心理質素,那護士令她領略何為關愛,「原來有人關心你,病人會舒服好多」。
因捐肝後休養要休學兩個多月,嘉雯今個學期要重修部分學分,今次經歷令她回想當初希望服務人群才報考護理專業,因此決心日後要關心病人所需,做一個「不止派藥打針」的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