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活到老,學到老」,76歲的太古集團退休老臣子林秀誠,是第一個華人進入英資太古當見習生,比港英年代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鄧蓮如等更早,在1960至1980年代見盡英資在香港商界的歷史。他後來離開太古轉職公益金,1994年退休後自己讀書,數年前起更先後攻讀3個歷史碩士學位,並正研究以「太古文化」作為畢業論文,研究早期香港英商的經營手法,透過寫歷史「回饋」太古。 太古首名華人見習生 林秀誠中學時已經愛讀四書,史書《資治通鑑》也看過兩次,預科修讀西史,其後在當時只有一所大學的情G下,考入香港大學的經濟及工商管理科,「那時港大生很有優勢,不用申請工作」。1961年,在教授推薦下,他獲得太古集團面試機會,成為首個考入太古當見習生的華人,比鄧蓮如及現任立法會議員石禮謙,更早成為太古見習生。 難忘鈕魯詩親切待人 林秀誠在太古工作20年,令他最留戀的是「太古文化」,印象最深刻一次,是在面試最後階段和太古「大班」(即一哥)鈕魯詩見面,臨走時鈕魯詩親自打開門送他出房間,但其實鈕魯詩本人不良於行,令這剛踏足社會的小伙子非常感動。 林秀誠在太古任職至經理,後來離開太古到公益金工作,於1994年退休,他此後並無停下來,而是樂於「垠W薇砥v。他愛讀歷史,卻覺得欠缺一套系統,所以決定在古稀之齡再攻讀歷史系碩士,包括在2011年完成新亞研究所的史學組碩士、2013年完成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史學碩士,現正攻讀樹仁大學中國近代史碩士。 讀樹仁北大合辦課程 他相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會把歷史和旅行結合,去年讀國民黨的事[,便到廣州、武漢及南京三地考察。他只有興趣前往自己熟悉當地文化的國家,曾和兒子去前蘇聯,感到無聊,但去英國卻是百看不厭。 然而,歲月催人,他說記性開始變差,約2011年寫的論文已經漸漸忘記,幸好聽寫能力及精力尚在,仍能應付上課。他現時正考慮以「太古文化」作為畢業論文,研究早期香港英商的經營手法,以回饋太古。該課程由樹仁大學和北京大學合辦,由北大教授來港授課,證書亦由國家教育部頒發,與北大學生無異,課程現時共有18人修讀,為三年制。28歲的李志文是班內最年輕學生,他指前輩非常認真,而且會堅持個人的觀點,林秀誠時常會指教他英文。 明報記者 姚文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