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除發電廠外,水上和道路運輸是本港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車輛排放更是路邊空氣污染的元兇。
健康和金錢損失是市民為空氣污染付出的代價。2012年,港大公共衛生學院以世衛標準、新修訂的空氣污染指標「達理指數」,估算2007至2011年間因空氣污染死亡的數字,由1000人大幅增至3200人,經濟損失由160億元升至400億元。2013年10月,世衛將「戶外空氣污染」列為最高級別的第1類致癌物,即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
空氣污染也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或令外資卻步,威脅本港競爭力。香港美國商會主席屈富明說,93%會員企業表示最擔心空氣污染問題。
◆紓緩措施
鼓勵使用環保車
電動車完全無路面排放,可更有效改善路邊空氣質素,故政府鼓勵市民轉用,凡購買新的電動車,可獲首次登記稅的寬減優惠,優惠至2017年3月底。另外,政府2011年3月設立3億元「綠色運輸試驗基金」,鼓勵試驗適用於公共運輸業界及貨車的綠色創新技術。政府指最終政策目標是全港使用零排放巴士,已撥款1.8億元,資助3家專營巴士公司購買36部電動巴士試行,以評估其運作效能及表現。
不過,截至2014年1月,全港近52萬輛登記私家車之中,電動車僅佔320輛。除了市場仍觀望電動車的性能和安全,原因還包括電動車款式少、價錢較昂貴,加上本港缺乏充電器等配套,降低其吸引力。目前全港有1000個標準電動車充電設施及10個快速充電設施。
資助淘汰舊型柴油商業車
政府斥資117億元,2014年3月起推出特惠資助計劃,補貼柴油商業車車主劏車或換車,以淘汰廢氣排放標準屬歐盟4期以前、共約8.2萬輛高污染柴油商業車。
提高廢氣排放標準
除了「停車熄匙」條例、收緊管制黑煙車輛外,政府還實施嚴格的燃料及廢氣排放標準,2012年6月起,新登記車須符合排放較低的歐盟5期廢氣排放標準。政府鼓勵巴士公司為旗下車隊安裝符合環保標準的引擎,另為2014年2月或以後新登記柴油商業車定下15年的退役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