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電台曾經是港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蚢q視及互聯網普及,人們接收消息的渠道也隨之轉變,但電台在香港主流媒體仍佔一席位,而且與時並進,結合互聯網推出數碼廣播。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通識科教師與11名學生參觀香港電台,一探聲音廣播背後的秘密。
■活動1﹕從影片認識港台歷史
香港電台是香港公共廣播機構,1928年正式啟播,廣播大廈位於九龍塘廣播道。以前廣播道又稱「五台山」,因為當時廣播道共有5個媒體總部,包括香港電台、香港商業電台、亞洲電視(前身為麗的電視)、無邦q視,以及佳藝電視(1978年結業)。現時香港電台有12個電台頻道,主要以粵語、英語及普通話廣播,包括2012年新增的5個數碼頻道。數碼廣播的特色是音質清晰,更可傳輸文字和圖片,而且接收穩定。
不偏不倚 關注小眾
作為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以不偏不倚的製作方針為核心價值,也關心小眾。例如,第2台設有印尼語節目,希望幫助香港少數族裔融入社群;第5台設有長者節目,播放粵曲、潮劇等,更有phone-in節目,與長者分享健康飲食資訊。
推手機App發展新媒體
踏入新媒體時代,港台致力發展新媒體服務,讓市民透過新媒體新科技,緊貼港台節目,例如港台網站的Podcast Station,市民可以重溫逾200個節目系列,亦可以傳送到手機收聽。另外,港台亦有推出流動手機程式(App),如「RTHK On The Go」(香港電台隨身版)、「RTHK Thumb」(《城市論壇》流動版)等。流動手機程式可以讓市民互動,例如就《城市論壇》討論內容留言表態等。
公開時段供民間團體廣播
2012年9月,香港電台推出5條數碼聲音頻道,部分頻道與其他電台聯播,另設有公開時段,讓有興趣廣播的團體申請。港台會透過公眾投票和評委會評分,選出公眾最感興趣和對大眾有益的申請團體,免費提供廣播時段。
詳情可參考﹕cibs.rthk.hk
■活動2﹕深入錄音室 學廣播原理
「全港最準」時鐘
電台節目不時要報時,而且廣播節目的時間概念非常重要,為確保時間準確無誤,香港電台的時鐘連接到香港天文台的電腦系統,所以號稱是全港最準的時鐘。每個錄音室有兩個時鐘,港台導賞員Fion笑說時鐘是電台職員的「工作小伙伴」。(圖c)
雙層玻璃方便溝通
雙層玻璃有隔音作用,透明設計方便職員溝通,例如主持phone-in節目時,負責接聽電話的同事可以在紙上寫出下一名聽眾的稱呼,向主持節目的同事展示。
隔音牆收音更好
錄音室的牆有隔音作用,牆身凹凸不平,減少聲音反射,可以抗迴音,聲音效果亦會更好。
耳機「監聽」出街聲音
主持人廣播節目時戴上耳機,可以聽到「出街」(聽眾收聽到)的聲音,一旦有突發事情也可以立即補救,例如有時節目主持如常說話,但原來播出時聲音不流暢,也可以透過耳機發現,現場製作聲效時便大派用場。
小咪長咪各有用途
錄音室內有小咪高峰(直向咪),每個參與節目的人面前各有一個,主要用作靜態訪問,說話時要對準才能接收。房內另有一個長咪,可以收到錄音室內360度環境聲音。
■活動3﹕助理編導分享「蝦碌」難忘事
問︰如何入行?
洪︰我原本是電腦技術人員,主要工作是混音和剪輯,但做荌詁蚅控o很沉悶,剛好看到港台數碼頻道招聘製作人,想試試製作節目,便報名了。現在我負責《運動人生》節目,邀請練習不同種類運動的人分享經歷。
問︰製作節目有什麼準備工夫?
洪︰我的節目有時介紹一些不太熱門的運動,例如詠春、太極、瑜伽等,我們幕後人員也對該運動不熟悉,就要多花一點時間蒐集資料,設法在節目頭15分鐘讓聽眾覺得有興趣。另外,如果想聽眾一起練習太極,數碼頻道的視像功能可以傳送圖片,聽眾可以即時學習基本動作。
問︰在電台工作有什麼難忘事?
洪︰有時把錄完的節目剪輯好,以為很完美,但double-check時才發現把一些「蝦碌」聲音也錄進去,幸好播出前有再聽一次。
問︰如何吸引聽眾收聽校園電台節目?
洪︰這是很困難的,但校園電台有一好處,聽眾都是你們的同學,製作節目時的對象更specific(具體),較容易知道聽眾的喜好,能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題材,例如年輕人留意的話題、流行的事物等。
文、圖﹕何美珊、鄭寶欣